![]() |
上市對廣東零售企業并不陌生。目前在股票市場中的深國商、農產品、廣州友誼,是廣東商業企業上市的第一撥。 2004年,廣東零售企業也曾一度涌動上市熱潮。包括島內價、廣百、順電、茂業、現代友誼、銅鑼灣百貨、金海馬等零售企業,就已經為上市做前期籌備。 2006底,在零售業全面對外開放兩周年之后,為了能和外資在更多層面上進行競爭,本土零售業又掀起了一股爭相上市的風潮。 進入2007年,就在上個月,深圳佳華百貨、百麗鞋業相繼成功登陸港交所,廣東零售企業上市風潮再度涌起....... |
5月21日,深圳佳華百貨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正式上市交易,成為廣東省第一家零售企業在境外主板實現整體上市。開市報1.25元,收報1.45元,成交2.98億股,涉及金額3.97億元。[全文] “融資難”仍是民營零售業發展掣肘
從世界零售業發展和外資零售企業在中國發展以及中國內資零售企業發展困難看,內資企業競爭發展中最大的困難——融資。[全文]
|
佳華介紹
![]() 百麗介紹
![]() 上市公司三大挑戰
1、公司治理帶來挑戰
2、上市后的財務報表披露 3、管理層與投資人和股東的關系 零售企業融資三大途徑
一、私募,但WTO后,境外機構認為內地的零售企業根本不是沃爾瑪、家樂福對手,這種方式難度大;
二、引進戰略投資者,獲得外國投資機構的資金支持,并幫助其邁向資本市場。 三、直接上市,上市后有了信譽,也就打開了融資的另外幾條途徑。 上市地點比較
香港
中國香港是離內地最近的真正意義上的國際金融中心,有除日本之外亞洲最大的證券交易所,資本市場成熟,法律法規健全,融資能力強,是中國國有企業海外上市的重要集聚地。 紐約 包括紐約證交所和納斯達克兩個主要市場。對中國企業來說,紐約雖然在地域及文化上相距較遠,但這里擁有其它市場所不能比擬的資金容量、流通量和最強的資本運作能力。 新加坡 新加坡作為亞洲的一個金融中心城市,也非常歡迎中國企業。但其金融地位不如香港,上市公司數量少,雖然籌資成本不高,但融資金額有限,交易不活躍,適合中小型國企上市。 倫敦 倫敦交易所的上市程序與香港類似,而且籌資成本較低。作為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倫敦一直吸引著不少亞洲優秀企業前往上市。 歐洲 形成德交所和泛歐交易所對峙的局面。德交所既沒有公司最低成立年限的限制,也沒有最低發行資本等的限制,甚至對于企業掛牌之后的年度和中期報告披露也沒有要求。 拓展海外業務,不需使用現金。 |
佳華、百麗上市看點
·從“跑馬圈地”到資本市場,從1996年引進外資邁開現代化連鎖經營步伐,到2000年之后以“跑馬圈地”擴張開店為主旋律,起步雖晚但發展迅速的深圳零售業,目光已經瞄準了更為廣闊的資本市場。
·零售業的國際化已經是大勢所趨,一個零售企業要適應國際化的大環境,就必須在各個層面逐步與國際化接軌。零售企業為了發展壯大,一直在探求實現資本多元化、管理國際化的發展途徑。引進國際資本,并與國際基金結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目的就是為了盡快地實現企業經營、管理、資本、人才的國際化。 ·境外資本關注的焦點是優質、優秀的企業。良好的發展模式和網點規模,具備高成長性、市場前景好,更容易獲得投資者的認可,這也是連鎖品牌、經濟型連鎖酒店、高端百貨受風投關注原因。 本站獨家連線:
![]() ·為何商業企業難上市? —— 企業的經營管理能力和上市是一種辨證的關系。如果企業的發展路線、管理水平、市場定位和盈利能力都達到了一定的水平,上市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良好的市場成長性和盈利模式、清晰的市場定位、標準化的管理水平,都是企業上市所必需的條件。 1、資產規模比較小、營業額較少。 2、整體治理結構不是很規范。 3、商業企業的成長性不算太高、穩定性不強。 4、沒有將管理經驗上升為技術。[全文] ·下一個佳華? ——下一個佳華,或將可能從專業品牌中誕生。專業品牌的單店面積不大,品種較單一,管理相對簡單易于標準化,使得專業品牌容易快速擴張,短時間內形成較大發展規模。 大賣場競爭激烈,生存已經變得艱難。百貨企業需要較深得文化底蘊和良好的市場口碑,這些都需要時間和資本的積累,但是目前對于民營企業來說,都還很難有實力去達成。[全文] ![]() ·深圳將有望產生零售業“華為”“中興” 目前,深圳零售企業目光紛紛投向資本市場,利用資本市場,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這對深圳零售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一個可以雄稱全國的零售企業群正在形成之中,深圳將有望產生零售業的“華為”“中興”。 ![]() ·廣州百貨業發展的幾點思考 ——務實有余,務虛不足,從而缺少戰略運作,多是戰術操作 ——品牌意識還停留在聲譽的維護上 ——企業的資本價值與產品經營、市場運作未獲統一 ——實現經營理念的轉型提升,是廣州百貨業未來發展的最大戰略任務 廣東百貨業相關人士: ·資產量、盈利能力是制約商業企業上市因素 目前國內等待通過上市審核報告的企業已達到100多家,較去年有大幅度的增加。原因是目前中國經濟發展速度穩定增長,市場形勢向好;二是人民幣升值,許多外來資本也紛紛投向中國市場。 但在申報上市的企業中,商業類企業數量是較少的。資產量、盈利能力都是制約商業企業上市的因素。 “上市前夜倒下”企業案例
島內價、家誼 匆忙破產 2004年4月,寶鑫控股集團、京華山一國際(香港)香港上市合作簽約儀式在廣州舉行。此舉標志著寶鑫控股集團主體業務正式進入香港上市程序,誰料,10月19日14時,家誼和島內價突然同時關閉了所有門店。3天后,島內價恢復營業,而家誼旗下門店繼續停業。截至2004年10月19日,家誼虧損1.3億元,資金缺口5.5億元。直至2006年5月25日,深圳民潤與家誼正式簽訂了關于民潤整體收購家誼門店資產協議,至此,家誼所經歷的漫長而復雜的破產事件才接近尾聲。 銅鑼灣 從輝煌到沒落 從3家到50多家,銅鑼灣用了不到3年時間。頂峰時期,銅鑼灣在全國共開設了58家店,其中購物中心51家,7家為單體百貨。2004年底,銅鑼灣透露香港H股的上市進入改制和編制財務報告階段,預計2005年底就可赴港上市。但是,2005年10月份,蘭州店出現嚴重的供應商擠兌,銅鑼灣被迫關閉該店。此后,類似的事件在全國各地發生。銅鑼灣“倒”聲一片。06年初,與深圳京基集團合作,緩解資金壓力;06年中,將控股權出讓給力寶集團。至此,陳智創辦的銅鑼灣可以說已經易手。 興萬家 遭外資斷流崩盤 2004年,深圳興萬家透露獲境外某投資銀行注資3000萬美元,并將助其4年內在全球主要資本市場上市。而在今年5月14日,興萬家長沙兩店在供應商一片混亂的哄搶聲中,草草結束了2年半的短暫生命。10天后,其深圳三店也難逃關門厄運。 |
廣東省上市或即將上市企業盤點 |
2005年,深圳海王星辰與美國高盛簽訂合作協議,高盛投資3.3億元拓展業務,計劃在5年內將海王星辰推介到全球主要資本市場上市。 |
第一商業網 www.guyuanbbs.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