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
享
務
在接連面對了New Look、Forever 21與Topshop等快時尚品牌退出中國市場后,行業(yè)對于快時尚品牌的去留有了前所未有的關注。 北京商報記者12月30日注意到,據(jù)微博大V號“武漢來了”、掌上武漢”、“粉象生活APP”等多人先后爆料,西班牙快時尚ZARA在武漢的所有門店近日均處于關閉狀態(tài)。 ZARA回復表示,武漢所有4家ZARA門店均在改造升級中,但具體開業(yè)時間未定,僅能確定的是“后期還會再開的”。 撤出武漢? 據(jù)各路網友提供的可考究資料來看,ZARA武漢門店的關閉大約從一個星期前開始,但所有門店的關閉顯然是意料之外。 從點評平臺上的信息來看,武漢ZARA漢街店在12月23日仍有上傳正常的簽到,但12月27日、28日陸續(xù)有門店點評顯示去現(xiàn)場吃了“閉門羹”。 對于網友對“武漢至此再無ZARA?”即品牌是否將全面撤出武漢市場的疑問,北京商報記者多方核實后得到了否認的答案。 北京商報記者致電幾家商場核實閉店原因。其中,武漢楚河漢街總服務臺工作人員表示,“ZARA門店在裝修,具體開業(yè)時間未定”。武漢薈聚中心服務臺工作人員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該商場內ZARA門店在做消防設備升級。 這位工作人透露,該品牌有留存武漢ZARA萬達廣場菱角湖店處理退換貨事宜。記者又致電萬達廣場菱角湖店服務臺被告知,“包括自家門店在內的ZARA武漢所有門店均關門,至于開業(yè)時間未定。“ ZARA官方客服工作人員回復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武漢所有4家Zara門店均在改造升級中,但具體開業(yè)時間未定,能確定是后期還會再開的。至于退換貨等售后處理,他表示,消費者可通過拍照發(fā)郵件方式給品牌總部的方式來進行。 線下收緊 雖然Zara武漢全城門店的關閉或屬突發(fā)性偶然事件,但品牌線下收緊已是明顯態(tài)勢。 因為早在2017年2月3日,位于成都的全國最大ZARA旗艦店關閉;2018年9月,ZARA紐約首家門店的關閉;2019年9月,位于北京ZARA東直門來福士店和王府井新東安店兩家核心商圈店關閉。 事實上,Inditex 首席執(zhí)行官Pablo Isla早就曾公開表示,放緩門店擴張速度并不意味著公司將不重視實體零售業(yè)務,而是公司在資源分配上,會優(yōu)先考慮那些占地面廣、處于黃金地段且在主要大城市的旗艦店。因此,后期伴隨著Zara在門店擴張更加精細化,業(yè)績欠佳門店關閉將是ZARA品牌的明顯趨勢。 當然,由于人力、租金等成本的上升以及利潤的下滑,快時尚品牌選擇性閉店并不只有ZARA。瑞典快時尚品牌H&M也計劃2019財年關閉160家店鋪,比上財年多關14家,新開店鋪數(shù)也控制在335家。 和日益收縮的線下策略相對應的,是ZARA的線上傾斜。雖然2014年才入駐天貓,但得益于有效的數(shù)字化戰(zhàn)略擴張,ZARA天貓旗艦店業(yè)績算得上中等偏上。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目前Zara天貓旗艦店粉絲已擁有1965萬,對比HM旗艦店的1119萬,Bershka旗艦店741萬,ZARA線上具有明顯優(yōu)勢。 根據(jù)時尚快訊消息顯示,ZARA母公司Inditex集團在截至10月底的前9個月內的銷售額同比上漲7.5%至198億歐元,毛利率為58.2%,凈利潤則大漲12%至27.2億歐元,其中第三季度的利潤大漲14%至12億歐元。上年同期,Inditex集團的收入增幅為3%,凈利潤則增長4%。 集團董事長Pablo Isla則公開表示,業(yè)績的加速增長主要得益于旗下品牌產品的創(chuàng)新,以及在數(shù)字化技術支持下在線上線下門店提供的高質量服務與體驗。其中,作為核心品牌,ZARA承擔了最主要的業(yè)績增長動力。
積重難返
單一城市關店,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關注,與快時尚品牌近年以來陸續(xù)敗走中國不無關系。 今年11月,繼NewLook、Forever 21與Topshop之后,Gap集團宣布,作為旗下業(yè)績增長引擎的子品牌Old Navy(老海軍)宣布將于2020年撤離中國市場。更早以前的2018年,TOPSHOP關閉天貓旗艦店;12月,NewLook關閉中國店鋪和天貓旗艦店;今年4月,F(xiàn)orever 21宣布退出中國市場;今年10月,F(xiàn)orever 21申請破產并相繼在中國、日本等市場關店退出。 一眾快時尚品牌的退出令人唏噓之余,也開始對快時尚品牌有了更為嚴苛的審視。 “產品質量差、款式不夠新穎,這些是快時尚品牌無法得到消費者、尤其年輕消費者青睞的重要原因。”奢侈品行業(yè)專家曾在接受北京商報采訪時表示。有業(yè)內人士則直言:“性價比比不上優(yōu)衣庫,低價比不上網紅品牌,這讓快時尚品牌左右尷尬。” 除了產品問題,就Zara品牌而言,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此次暫時關閉的Zara武漢門店,中心百貨店和菱角湖店的服務和陳列為網友所詬病。一位網友吐槽道:“門店大、衣服多、人流密集,但店內試衣間和陳列區(qū)產品混亂、且服務態(tài)度惡劣。”另一位網友則表示,曾在菱角湖店閑逛時,因手持一杯奶茶不慎倒地而被“請出”門店。 除了產品、價格以及服務問題,近年來的快時尚還面臨的一個問題是目前時尚圈熱門話題——環(huán)保。公開數(shù)據(jù)顯示,時尚制造業(yè)全球污染第二強,僅次于石油行業(yè),這些無疑令服裝制造巨量的快時尚品牌備受輿論壓力。為此,ZARA母公司 Inditex在今年7月宣布:將從七大方向入手,到2025年全面落實“可持續(xù)時尚”。而這一從上至下涉及設計、生產供應鏈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路徑重塑,也讓品牌在轉型期面臨更大的挑戰(zhàn)。 破局待定 全城同時關店,這一現(xiàn)象在專家眼中實屬“異常”。 對于此次武漢全城關店,有網友稱從封條內容“武漢消防”來看,或為武漢門店消防不過關所致。時尚行業(yè)專家張培英則表示,這種情況可以說是“有問題”、異于往常的。“一般情況下即便關店不會是全城同時間進行,因為這也就意味著該品牌在這座城市的所有線下接觸斷開,更何況該時節(jié)臨近年關、損失過大。”他直言,消防或許是其中原因之一,但一定不會是單一因素。 快時尚身陷困局,ZARA并不是沒有行動,然而市場環(huán)境早已今時不同往日。 今年8月,ZARA宣布與天貓攜手合作,并打造ZARA全新零售概念店——上海時代廣場旗艦店。為此,開業(yè)當天還請到了品牌大中華區(qū)代言人周冬雨、吳磊站臺。不同于以往門店,該店除了科技感特點,銷售產品為ZARA當季精選產品以及特別推出的限定系列,與此同時這些限定系列也將在天貓旗艦店同期預售、發(fā)售。 除了品牌轉型,ZARA也開始了多元業(yè)務的拓展以尋求新的增長點。加碼家居市場便是策略之一。2017年5月,ZARA HOME在上海開出了亞洲最大的旗艦店,這是ZARA HOME在中國市場的第35家門店。此后,ZARA HOME還在深圳等地開設了門店。 與此同時,ZARA也開始重拾美妝市場。自該品牌2007年推出雙色眼影盤后正式進軍美妝市場,ZARA于去年12月5日發(fā)布首個唇膏系列ZaraUltimatte。就在今年的11月,ZARA美妝也剛剛完成了一次和祖馬龍香水的聯(lián)名發(fā)售。 對于這一系列求變舉措,張培英表示,加碼家居市場未來可期。“一方面ZARA品牌的全球化為家居線打好了良好的品牌和消費者認知基礎,另一方面ZARA HOME產品的四件套等因質量優(yōu)良、價格適中受到認可,因此押寶家居市場機會不小。”他向記者透露,就其所了解的數(shù)據(jù),ZARA HOME四件套的銷量是國內某老牌家居品牌的3倍,同時在禮品渠道備受青睞。 至于美妝領域的探索,張培英表示,雖然門檻看似要低,但競爭會相對激烈。一位國內ODM/OEM企業(yè)高管則向記者透露,美妝爆發(fā)一靠人造流量、二靠產品品質或是單價,ZARA雖推出了美妝線,但產品并未引起市場反響。“相比試水,更像是一次為刷存在感的營銷跨界。”上述人士表示。 |
|
原標題:ZARA關閉武漢所有店,快時尚“生死”再引關注 / 編輯:麗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