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Forever 21、New Look和Topshop后,又一快時尚退出中國市場。 據時尚商業快訊,Gap集團旗下Old Navy在進入中國近6年后將于3月1日全面撤出中國市場,以專注于北美市場的發展,半個月前該品牌部分門店因肺炎疫情已經關閉,官網和天貓旗艦店從年初就已開始進行清倉促銷,于2月15日起停止銷售,而質量問題的客服服務會持續到3月1日。 令人意外的是,去年9月Old Navy還在重慶開設了中國內地最大的旗艦店,占地面積達2000平方米,根據計劃Old Navy還將于今年在中國多地增開更多門店,然而兩個月后Gap集團在發布財報的同時突然宣布該品牌將退出中國,未來會把Old Navy的業務重心放在北美市場,以實現效益最大化。 上個月初,Gap集團還決定取消Old Navy單獨上市的計劃,因為分拆需要極高的成本。 去年夏季,Old Navy位于上海南京西路的中國首店低調關閉 有分析認為,這或許和Gap集團領導層發生變化有關。由于業績跌跌不休,加入Gap集團近15年的原首席執行官Art Peck于去年11月離職,由集團現任非執行董事長Robert J. Fisher則將擔任集團臨時總裁兼首席執行官。Art Peck從2015年起擔任集團首席執行官,曾嘗試改變領導層,但收效甚微。 Old Navy是Gap集團于1994年創立的一個廉價快時尚品牌,于2014年3月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在上海南京西路開設了中國首店,開幕當天特別設置了一輛Old Navy巴士,搭載同樣來自美國加州、擁有百年歷史且極具盛名的南加州大學特洛伊鼓樂儀隊在新天地、人民廣場、南京西路步行街與外灘等標志性地點進行巡回表演。 區別于Forever 21和Topshop的猶豫不決,Old Navy在中國開設實體店的同時就入駐了天貓開設旗艦店,并推出中文官網,一步完成線上線下的布局。不過與Zara、H&M和優衣庫比起來,Gap和Old Navy進入中國還是慢了一步,其模糊的市場定位并不足以引起中國消費者注意,2016年位于廣州天環廣場的Gap和Old Navy在開業9個月后悄然停業。 去年夏季,Old Navy位于上海南京西路的中國首店低調關閉。截至去年11月2日,Old Navy在中國內地擁有11家門店,其中北京6家、重慶2家,武漢、廣州和上海各1家。 有分析指出,作為最大的現金奶牛,Old Navy戰略重心轉移的背后是Gap集團日漸失勢。據數據顯示,Gap集團從2015年開始走下坡路,2018年當“中國”成為大部分品牌業績增長關鍵詞的時候,Gap品牌在包括中國的亞洲區表現最差。 Gap集團旗下另一個品牌Banana Republic近年來的表現也不甚理想,在2016年就退出了英國市場,關閉了8家門店,目前該品牌在亞洲也僅剩45家門店,同店銷售額連續多個季度下滑。 在截至去年11月2日的第三季度內,Gap品牌銷售額下跌9.7%至11.58億美元,同店銷售額跌幅為7%,Old Navy同店銷售額下跌4%,而上年同期為增長4%,來自亞洲市場的收入跌至僅僅900萬美元,Banana Republic銷售額上漲6.5%至2.75億美元,同店銷售額的跌幅為3%,集團整體銷售額也減少2.2%至40億美元,利潤大跌47%至1.4億美元。 彭博社早前曾指出,Gap集團產品設計的老舊、對潮流趨勢的誤判、對折扣的依賴以及沒有及時縮減實體門店規模是導致業績深陷泥潭的關鍵。 Telsey Advisory Group董事長Dana Telsey則表示,面對購物中心客流量下滑、在線零售的增加以及Zara母公司Inditex集團和H&M等歐洲快時尚巨頭加速入侵美國市場,Gap要想盡快復蘇,必須設法推出不以折扣吸引消費者的核心產品,以及發掘更新的、更年輕的客戶群。 Gap集團首席財務官Teri list-Stoll也坦承,面對艱難的零售大環境,Gap品牌在產品和運營方面還需更加大膽的調整與突破,未來將面臨的挑戰不可小覷。因此,Gap集團決定把本財年調整后的每股收益預期設為1.7至1.75美元,低于此前的2.05至2.15美元。 據悉,Old Navy今年將在北美開設超過800家門店,預計門店總數將達到2000家。這些門店將主要位于較偏遠的城鎮地區,是Old Navy達到營收100億美元計劃的一部分。 需要警惕的是,美國零售大環境同樣充滿壓力,據美國商務部周五發布的零售支出報告,1月的零售消費總額雖然比12月增長了0.3%,但服飾消費下跌3.1%,這是自2009年以來這一類別的最大降幅。 截至上周五收盤,Gap集團股價下跌1.04%至18.14美元,過去一年累計下跌28%,市值約為67億美元,較巔峰時期縮水約100億美元。 |
|
原標題:又一快時尚敗走中國,Old Navy將于3月退出 / 編輯:麗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