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動品牌的熱情似乎并沒有被突如其來的疫情澆滅。目前國內頭部運動品牌安踏、特步、361°的年報相繼發布,總體來看,運動品牌去年的表現穩中有升。在業績向好的情況下,疫情對大部分運動品牌雖然產生一定影響,但這些運動品牌對未來的發展并不悲觀。 中國商網 唐硯/攝 運動品牌業績穩中有升 在已發布年報的運動品牌中,安踏依舊一馬當先,交出了令人驚喜的“成績單”。其發布的去年業績報告顯示,去年集團營收達到339.3億元,同比增長40.8%,股東應占溢利增加30.3%至53.4億元。安踏集團各項經營指標健康,創有史以來的最佳業績,已連續六年保持高速增長,穩居行業前列。 特步的去年業績報告顯示,受惠于產品升級和國內體育用品行業消費者市場蓬勃發展的推動,去年集團營收增長28%至81.83億元;經營利潤同比增長18%至12.34億元;普通股權持有人應占利潤同比增長11%至7.28億元。 361°的去年業績報告顯示,去年集團營業額上升8.6%至56.3億元。作為集團的兩個核心品類,鞋類產品和服裝產品均呈現上升態勢,銷售額分別同比增長7.9%和3.0%。值得一提的是,童裝營業額同比增長22.4%,占集團總營業額的17.7%。 服裝行業專家李斌向中國商報記者表示,隨著居民消費水平提高,運動方面的消費需求會增加且呈現多元化趨勢。根據《2019年普華永道體育行業調查報告》顯示,未來三至五年全球體育市場預計增長率為6.4%。 同時,籃球、電子競技、足球、都市輕運動等位列十大最具收入增長潛力的體育項目。此外,滑雪、騎行等一些新興項目也開始顯示強勁的增速和較大的增長潛力。李斌認為,這些市場需求未來將加快拉動運動品牌的業績增長。 疫情之下運動品牌并不悲觀 然而,運動品牌在發展的道路上并非一帆風順,這次疫情全球蔓延,給運動品牌帶來不小的困難。據悉,東京奧組委表示因疫情緣故將原定于今年7月24日至8月9日舉行的東京奧運會確定延期至2021年。 作為“體育大年”,今年被諸多運動品牌寄于厚望。按照原定的時間表,除了東京奧運會,歐洲杯、世界排球聯賽、乒乓球世乒賽等世界級賽事均在這一年舉行。現在的情況對于運動品牌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損失。 但國內運動品牌的態度并不算悲觀。以安踏為例,安踏成功將斐樂變為業績的增長引擎,這一成功的收購案例讓安踏對未來有了更多“底氣”。雖然安踏斥巨資收購亞瑪芬體育后,外界對于安踏能否成功運作亞瑪芬體育產生諸多質疑,但安踏的相關負責人向中國商報記者表示,亞瑪芬體育有助于為安踏在專業、小眾、細分的市場帶來業績上的增長,更有助于安踏減少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度,將業務推向全球。 此外,安踏的相關負責人表示,亞瑪芬體育旗下多為冬季運動品牌,有望增強安踏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中的變現能力。安踏向媒體表示,安踏將積極增加冰雪運動相關產品,將在今年11月正式推出冰雪產品。 除了安踏,特步、361°面對疫情也積極自救。特步加快云銷售的轉型步伐, “特步運動+”的線上小程序在特步全國4000多家門店相繼上線,店員們則紛紛跨界當起了“主播”直播帶貨。據特步品牌世紀大廈店店長孫杰輝對外表示,店員親身上陣直播帶貨,短短幾十分鐘的直播時間內就能有十幾雙鞋的成交量,比線下門店的轉化率高出許多。 361°也加碼線上業務。疫情期間,361°將銷售轉移至電子商務平臺,增加“微信小程序”等途徑增強線上營銷,以降低疫情對零售端的影響。 此外,今年3月19日,361°公司總裁丁伍號增持公司股票677.6萬股,持股量已占公司已發行股本總額約17.03%,顯示了對公司未來前景和價值的信心。 李斌向中國商報記者表示,此次疫情影響范圍廣,但“危中有機”,從短期看,整個運動用品行業面臨一些調整;從長期來看,這種調整也倒逼企業對產能、物流、供應鏈等方面進行提升,也讓運動品牌的風險管控能力加強。 |
|
原標題:國產三巨頭業績向好 疫情之下運動品牌積極“自救” / 編輯:麗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