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到醬鹵行業,周黑鴨在業內的地位也可以用響當當這個詞來形容。但從周黑鴨上半年的財報數據傳遞出來的信息,似乎并不是那么的令人樂觀。 而在財報發布的同時,此前一直對加盟模式報以堅決抵制態度的周黑鴨,也逐漸松口,這一舉動引發了市場的不少推測。同時,也預示著,周黑鴨似乎正面臨著相應的風險隱憂。 事實上,目前醬鹵行業除了市面上絕味、周黑鴨、煌上煌三只鴨子的較量,還在不斷涌現出新的對手,面對市場的激烈競爭周黑鴨壓力不小。港股研究社通過結合財報和行業內的格局,來分析周黑鴨未來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松口"加盟模式背后的秘密 周黑鴨一直堅持以直營模式發展,但步入2019年后,周黑鴨對于開放加盟的態度似乎不再如此前般堅決。早在年初其創始人便表示,不拒絕任何形式的經營模式。在8月底公布財報之際正式表明,將利用特許經營模式,進一步滲透現有市場以及策略性擴展至新地區。對于這一態度的轉變,不得不談一談周黑鴨的財報表現了。 1、 上半年業績欠佳,門店呈現負增長 根據周黑鴨上半年的財報顯示,期內總營收16.25億元人民幣,僅同比增長1.8%,而凈利潤方面卻同比下降32.4%至2.24億元。從數據來看,周黑鴨的利潤出現了大幅下滑的現象。 反觀同期的另兩位巨頭,表現卻不一般。2019年上半年絕味食品的財報顯示,期內營收24.9億元,同比增長19.2%,凈利潤方面亦是同比增長26%至3.97億元。相比周黑鴨的營收和凈利潤,絕味食品明顯略勝一籌。 而煌上煌今年上半年的財報則顯示,期內總營收達11.69億元,同比增長13.15%,凈利潤亦是同比增長23.15%至1.4億元。雖然數據不及周黑鴨,但核心數據的增長幅度均高過周黑鴨,相較于走下坡路的周黑鴨,煌上煌明顯更為強勢。 單從這些數據來看,周黑鴨已承壓不少,單一的直營模式或許也不是收割市場份額永久的利器。 此外,周黑鴨目前線下門店1255家,上半年新開門店84家,但因經營不善導致關店數達117家,門店出現負增長。反觀絕味食品的門店,卻在全國范圍內不斷鋪開。據其最新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6月底,在大陸共開店10598家,較去年增加683家,遙遙領先于周黑鴨的門店數。而煌上煌今年上半年新增436家門店,總計3300家門店,預計2019年底擴張到4000家門店。 相較而言,周黑鴨門店數量遠不及上述二者。門店數量上處于弱勢,勢必會損失部分市場份額,也進一步凸顯出,單一的直營模式并不是有利于拓展市場份額的最佳方式。 2、經營壓力日益增大 自營模式遭遇瓶頸 事實上,周黑鴨開直營店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這也是其在門店擴張速度上相對較慢的一個原因。同時,開直營店一定程度上也擠壓了企業的利潤空間。雖然直營模式有利于把控質量關,但門店拓展速度卻不及加盟渠道來得快。 即使周黑鴨采用的自營模式在坪效方面占有優勢,但在擴張的速度上卻跟不上絕味食品和煌上煌。值得注意的是,在絕味食品的總營收中,90%以上是來自于加盟渠道,這也印證了絕味食品"自營引導+加盟連鎖為主體"發展模式的可行性。這或許也是間接促使周黑鴨松口加盟模式的一個原因。 再者,當今的鹵制品行業流行的便是"自營+加盟"的發展模式,周黑鴨如若再固執己見,難保未來在行業內的地位不動搖。 結合來看,也就不難理解周黑鴨在加盟態度上的轉變了。但需要注意的是,通過自營+加盟的模式對于加速市場滲透固然利好,但在這條道上仍需面臨相應的難關。 趕往"加盟"新戰場,業務隱憂難遮掩 周黑鴨正式發話開放加盟模式,想必是想對下沉市場發起進攻,畢竟在一二線城市周黑鴨已經基本布局完畢。但在未來加速擴張的道路上,需要面臨的挑戰不少。 1、越賣越貴的周黑鴨,隱形漲價拉大與顧客的距離 據光大證券統計,2014至2017年,周黑鴨產品的年均提價幅度高達11.3%。 興業證券指出,周黑鴨的鴨及鴨副產品的平均價格從2013年的63.9元/千克,提升到2016年的88.1元/千克。僅三年時間,周黑鴨的產品價格就上漲了37.87%。 除了肉眼可見的漲價之外,還通過總量調整進行漲價。目前,周黑鴨的主流產品以MAP包裝為主,此類產品占比達90%以上。當下的周黑鴨正調整MAP內產品的總量,進行隱形漲價。 周黑鴨采用的鎖鮮裝和真空包裝對產品的克重進行固定,2019年的中期業績報告顯示其客單價為62.13元,與絕味的散裝銷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絕味的客單價一直以來是穩定在30元以下。于休閑類食品而言,絕味的客單價更為吸引顧客。對價格比較敏感度的人群也就不會流向周黑鴨。 目前來講,周黑鴨產品結構趨于穩定,再想提價的空間極其有限,如若再對價格進行大幅度的調整,將進一步導致客流量的流失。2018年周黑鴨便表示,某些區域的客流量已經在下滑,今年上半年財報的營收以及凈利潤的下滑跟客流量的流失不無關系。而這背后不能排除跟產品的價格沒有直接關系。 2、擴張的同時,如何維持高坪效及高盈利成難題 過去,周黑鴨的盈利能力遠超絕味。即使在總營收少絕味數億元的時候,周黑鴨的凈利潤常常是絕味的兩倍。以2018年為例,絕味的毛利率為35.79%,此時周黑鴨卻高達60.9%。 據興業證券的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13至2016年,周黑鴨門店的坪效約可至10萬元/平方米/年,遠高于絕味食品自營店的4萬,以及絕味加盟店的1.2萬。高坪效成為了周黑鴨曾經最大的優勢,但面對絕味的不斷擴張,這一優勢在面對對方數量的圍攻之下,卻成為了發展的阻礙。 如今開放加盟模式,于周黑鴨進軍下沉市場而言,當然是值得期待的發展戰略,但門店的盈利問題也將更為突出,畢竟周黑鴨的單品價格不低,很大一部分人會選擇可以散裝購買的絕味。未來無論是通過直營還是加盟,如何在擴張的同時維持店鋪的高坪效和高盈利,將是周黑鴨面臨的一大難關。 3、食品安全問題 不容忽視 于食品行業而言,亙古不變的話題便是食品安全問題。據媒體報道,在周黑鴨成立初期,其創始人的親朋通過加盟的方式進行擴張,但由于加盟店出現食品安全事故,周黑鴨回購了所有加盟店,此后便一直堅持以直營模式發展。 即使一直堅持直營模式,也沒能避免各種各樣的投訴。在黑貓投訴平臺上,便有諸多關于周黑鴨食品質量的問題。在今年315期間,江西便曝光了一家周黑鴨門店存在售賣過期食品的現象,在門店內工作人員使用機器改變包裝袋的條形碼,修改產品生產日期,這是赤裸裸的擺在大眾面前的食品安全隱患。周黑鴨對直營店的質量管理況是如此,這不得不讓人懷疑,對于加盟店的質量是否會存在更多的漏洞呢? 綜合來看,周黑鴨對自營+加盟的發展模式,似乎還有很長的一短路應走在探索的道路上。隨著休閑類食品行業競爭的加劇,未來還能在業內擁有多少想象空間呢? 市場競爭加劇,周黑鴨還能有多少想象空間? 事實上,周黑鴨在品牌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優勢,具有相應的品牌溢價率。再者,目前已在不斷完善銷售渠道,根據今年上半年的財報顯示,線上營收增長率達9.3%,其中外賣業務增長47.5%,目前占比14.3%,相較于去年同期提高4.4個百分比,未來有望提高到20%。外賣業務已經并入到店鋪運營板塊,鑒于今后這一業務的發展預期,對門店運營將提供有效的支撐。 而電商業務在今年上半年亦是增長9.3%至1.64億元,營收占比達10%,這一領域的潛力仍然較大,未來有可能提高到20%,也算是一個較大的增量市場。如果周黑鴨能夠在價格上做到一定程度的優化,同時在質量上做到嚴格把控,這對具有品牌溢價率的周黑鴨來講將具有更大的優勢,有望實現終端的爆發。 但值得注意的是,絕味在外賣業務上依靠線下過萬家門店的優勢,外賣服務迅速蔓延。至今累計注冊會員達4800萬,去年其線上訂單包括美團、餓了么以及自身公眾號等平臺在內的銷量占據著公司銷售終端的半壁江山。相比絕味24小時都可以送外賣的市場戰略,周黑鴨采取的規定時間段內送外賣的手段,似乎并不是那么明智。這也是周黑鴨未來需要改善和加強的一些方面。 目前的鹵制品行業,市場集中度較低,相對分散,但行業規模仍在不斷擴大。據市場研究機構Frost&Sullivan預計,到2020年,中國休閑鹵制品零售額將達到1201億元的規模。 根據咨詢公司沙利文的公開數據,以我國2017年休閑鹵制品行業的零售價值為基礎,前五家市占率僅為20%。絕味食品占比8.9%,周黑鴨占比5.5%,煌上煌占比2.6%。鹵味界"三巨頭"在前五的市場份額中占比較高,但從整個行業來看,這個占比并不是很高,這也就給了其他新秀們更多的機會。 目前,成都本地市場的紫燕百味雞市占率約達3%,久久丫則占比1%,剩下的大部分市場份額,基本都被各大城市卡卡角角的民間小店、其他中小店門所搶占。 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當前主要消費群體的增加,鹵味市場的競爭已經進入了白熱化的階段。可以想見,未來"鹵味三巨頭"的跑馬圈地還會繼續,而隨著后新秀們的不斷崛起,新一輪的廝殺也會逐漸展開。目前頭部位置中步伐相對較慢的周黑鴨,將如何扭轉困局?未來能否依靠新的市場戰略迅速開出一條康莊大道,我們靜觀其變。 |
|
原標題:上半年凈利潤下滑三成 周黑鴨開放加盟能否減壓力? / 編輯:麗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