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剛進入2021年,新乳業再啟收購,將“一只酸奶牛”收入囊中。 從早期收購奶牛養殖企業、地方乳企,到如今連賣酸奶茶飲的街邊店也不放過,新乳業欲在中國乳業市場建立自己的生存之道。 這幾年來,新乳業在乳業資產收并購方面如狼似虎,頻頻擲重金獲得多個乳業品牌,成為國內乳企中最愛“折騰”的一家。 與巨頭錯位競爭 1月6日,新乳業斥資2.31億元收購“一只酸奶牛”60%股權,立馬引來業內外廣泛關注。 “一只酸奶牛”是重慶一家以酸奶為基底的新式茶飲品牌企業,全國范圍內門店千余家。啟信寶顯示,這家企業成立于2015年,重慶新牛瀚虹持有100%股權。 作為國內一家新晉崛起的區域乳企,新乳業(002946.SZ)緣何會看上賣酸奶新式茶飲的街邊店? 不少媒體分析上述二者在原料和產品等方面契合,具備協同效應。斑馬消費梳理發現,這只是新乳業向產業上下游擴張動作的延續。 近20年來,新乳業陸續完成對上游奶源、地方乳品牌的布局和鎖定后,在專注多年的低溫奶市場頻頻發力。2019年報披露,低溫奶產品銷售收入對公司營業貢獻超6成。 當常溫奶橫行于市場、乳業巨頭尚難顧及低溫奶產品的時候,公司通過收購地方乳企及品牌,實現低溫奶產品的廣泛覆蓋,收獲了細分市場的紅利。 因為低溫奶產品受制于冷鏈和運輸半徑,很難實現全國化,這給光明乳業、新乳業、三元股份等這些區域乳企,帶來一定市場機會。 據前瞻研究院數據,2019年,低溫奶CR5為36.2%,光明乳業市占率12.1%,其次是三元食品,為8.7%。 隨著常溫奶市場增速放緩,伊利、蒙牛們陸續回過頭來布局低溫奶市場。 去年,蒙牛和可口可樂設立合資公司“可牛了”,其核心業務就是低溫奶產品及銷售。伊利緊隨其后注冊新公司“伊知牛”。 這樣一來,低溫奶賽道擁擠加劇,伊利牧場清晨、蒙牛每日鮮語、三元的72度鮮牛奶、光明的優倍等,紛紛被擺上超市貨架。 截至目前,國內低溫奶行業已形成以伊利、蒙牛代表的乳業巨頭、以光明和新乳業等代表的區域乳企,以及卡士、簡愛代表的新興乳制品企業的三大陣營。 對于新乳業來說,不僅腹背受敵,今后低溫奶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隨著公司在上游奶源、地方乳企品牌布局相繼完成,新乳業開始著手從上游奶源、生產端對需求端的整合,“一只酸奶牛”成為其介入新零售渠道的新手段。 另外,通過“一只酸奶牛”涉足新式茶飲,公司和奈雪的茶、喜茶等頭部新式茶飲企業展開錯位競爭,也給自身開辟另一賽道,找到新業績增長點。 收購撐大“野心” 從2001年收購眉山陽平乳業開始,過去近20年里,劉永好家族通過戰略并購、收購,陸續將寧夏夏進、昆明雪蘭、青島琴牌、蘇州雙喜等十幾個地方乳企納入麾下。 斑馬消費梳理發現,公司在全國范圍內同時運營多個地方品牌,已打造出一個以低溫產品為主導的聯合艦隊。不過,上述十多個品牌至今各自為戰,暫未出現一個全國性的大單品。 即便如此,公司還是雄心勃勃,甚至提出未來3年業績翻番的目標。 在去年12月披露的《2020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草案)》中,公司對此后3年業績提出要求,即每年營業收入、凈利潤均須達到25%的增速。 從最近3年的業績表現來看,公司未來業績壓力不小。 2017年-2019年,公司收入增速分別為9.09%、12.44%和14.14%,歸母凈利潤增速分別為47.95%、9.22%和0.41%。 如果說,業績增長乏力容易改善,那么,在一系列光鮮收購背后,公司背負的“包袱”短期內難解決。 截至去年9月末,公司資產負債率已達到72.30%,位居全行業第一。 去年8月,以17.11億元收購寧夏寰美乳業100%股權之后,公司立即將部分股權質押給當地銀行,申請6億元貸款。 截至2020年9月,公司貨幣資金5.43億元,短期借款12.38億元,短期償債風險加劇。 |
|
原標題:吞下“一只酸奶牛”,新乳業欲破解叢林法則 /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