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代言人這事其實并不算新鮮,但大多數品牌也只是在一旁看看熱鬧,真正敢入局下場的品牌并不多,與許多新營銷方式一樣,品牌們并不敢貿然嘗試。 在美妝品牌中,歐萊雅集團對虛擬偶像的嘗試算是比較積極的。2020年11月,歐萊雅在進博會上發布了集團全球首個品牌虛擬代言人,也就是美即品牌的“M姐”,并在進博會后續擔任“活動主持人”介紹歐萊雅各大展區。 顯然,歐萊雅以美即品牌開始推出虛擬偶像,是專為中國市場而做出的市場策略,并且有為集團旗下各品牌測試市場反饋的意味。 美即“M姐” “M姐”的形象極具中國傳統審美,丹鳳眼、野生眉、自然淡妝也與美即的品牌理念相通,從形象上看用戶的接受度應該挺高,而其人設有相當硬核,根據官方介紹,“M姐”是美即面膜專研中心的“實驗室觀察員”,擁有 豐富的產品和成分知識,第一時間向用戶分享品牌的全新科技和尖端成果。 從營銷表現上看,美即對“M姐”的應用大多還是雙微一抖等各大新媒體平臺,以及作為虛擬主播進行直播帶貨。但坦率來說,社交媒體上“M姐”形象的曝光并未見太多。 美即“M姐” 或許也是“M姐”的推出理順了虛擬代言人的營銷邏輯,今年3月,歐萊雅宣布“歐爺”成為品牌的虛擬代言人。而在時有趣看來,“歐爺”的推出,似乎不同于“M姐”與美即單一品牌的小打小鬧,更像是歐萊雅集團的一次整體嘗試,這從“歐爺”的整體人設便可以看出。 根據socialbata報道,“歐爺”的人設為 24 歲,中法混血,有美妝一哥、寵粉狂魔、公益達人等身份標簽,愿景是致力于讓所有人擁有美。而在歐萊雅集團中,“歐爺”還有多重的職業身份角色,他在「歐爺百事通」欄目中作為新聞部長,為用戶帶來最新美妝動態;「歐爺說成分」中作為成分黨專家,揭開化妝品的秘密;「歐爺面對面」中作為社交圈頂流,帶用戶認識名人朋友,聊聊他們的觀點,分享多元化的美;「歐爺做公益」中作為可持續達人,呼吁大家做公益。 有意思的是,歐萊雅為“歐爺”搭配了一個呆萌的“小助理”,歐爺和小助理的性格組合,很像霸道總裁電視中的經典搭配…… 由于“歐爺”才剛剛發布,還看不出歐萊雅集團對虛擬偶像的后續動作,但可以確定的是,“歐爺”和“小助理”一定會為中國市場的營銷環境進行定制,線上直播帶貨可能是無法繞過的一環。 “雷聲大雨點小” 值得注意的是,虛擬偶像的生態其實在國外傳播環境中已經有較長的發展期,近年來在國內的大火,很可能是由于B站洛天依等標志性虛擬形象出圈所致,而洛天依本身也已經與百雀羚、歐舒丹等品牌進行了深入的品牌合作。 根據時有趣觀察,大量品牌并不會內部孵化虛擬形象,而是選擇與已有的虛擬網紅進行品牌合作,其中原因很可能是虛擬偶像開發和運營成本較高。根據愛奇藝推出的《2019虛擬偶像觀察報告》結論,虛擬偶像存在參與門檻高、版權采買費用高、二次創作成本高等問題,且產業鏈尚未形成。此外,品牌對于虛擬偶像的態度還處于試水階段,未必代表了未來的主流營銷方向,虛擬偶像具體能為營銷賦能多少,如今也尚未清晰,品牌們并不太敢去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在對外虛擬偶像合作上,旁氏、清揚便與《全職高手》主角葉修合作,力士則與手游《閃耀暖暖》主角暖暖合作,而國內外如今也有不少專業孵化虛擬偶像的企業出現。 《閃耀暖暖》X力士LUX 在國際市場上,美妝品牌應用虛擬形象的代表性案例可能算是SK-II。2019年,SK-II與AI公司Soul Machines合作推出了擬真虛擬模特Yumi,并對外宣稱其成為新形象大使。除了品宣功能外,Yumi似乎還承擔了一定的客戶服務的角色,通過AI系統,她可以與SK-II的客戶進行自主交互、提供美容建議,以及提供多語種服務。 根據全球SK-II首席執行官SandeepSeth所言,“ Yumi不僅是數字制作的網紅。她是一個數字人,能夠以互動的方式進行互動,并參與到現在為止技術無法實現的工作中。”除此之外,“Yumi體現了我們結合技術和創造力使客戶受益的目標。她以數字體驗的形式提供了人性化的溫暖和聯系,使家庭和店內的整體護膚體驗更加愉悅和引人注目。” 而在2019年10月SK-II發布的一支視頻廣告片中,除了竇靖童、綾瀨遙和維秘超模Behati Prinsloo外,還出現了一個虛擬偶像IMMA。從外觀上來看IMMA在廣告片中幾乎可以“以假亂真”,而IMMA是日本一家名為ModelingCafe 的 CG 公司創造出來的虛擬網紅,在Instagram上擁有超過15萬的粉絲。 圖片來自SK-II廣告片
但很顯然的是,SK-II對IMMA這類虛擬形象的應用和互動,大多都在海外市場中,中國市場鮮有出現,而Yumi的信息近期也沒有太多媒體聲量。這也說明,針對中國的傳播環境,品牌需要摸索出更有效應用虛擬偶像的方式。 品牌是否應該入局? 最后時有趣說一下品牌與虛擬偶像營銷的利和弊供品牌參考: 從優勢來看,虛擬偶像可以實現人設的定制化,這是明星藝人所不具備的,這也就意味著虛擬偶像可以完全服務于品牌訴求,還能夠杜絕近期越來越頻繁出現的明星公關風險。另外,虛擬偶像可以實現24小時直播等機器操作,實現長時間的互動曝光,隨著“二次元”文化的普及,以及年輕用戶的崛起,虛擬偶像似乎也更容易打造成一個品牌IP。 但從缺點來看,虛擬偶像目前對營銷的促進作用到底有多少,還沒有一個明晰的結論,目前來看它更多作為創新營銷方式存在,對現有的營銷動作做補充。而如果品牌想要自己開發虛擬偶像,實際上技術研發成本是巨大的,而國內大多數品牌都是選擇創作“二次元”的平面形象進行應用,或者與已經成熟的虛擬偶像合作。 整體來看,虛擬偶像的行業正在慢慢發展,而虛擬偶像營銷的方法論可能還未成型,隨著電商生態、技術生態、品牌生態的進一步發展,虛擬偶像營銷或許將發揮更大的價值。 |
|
原標題:歐萊雅找了個“假”網紅? /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