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7日,2018中國房地產專業峰會暨品牌榜系列榜單發布儀式在北京舉辦。由全聯房地產商會、中國房地產報、中房智庫——中國房地產報研究院、中國房地產網聯合進行測評的“中國房地產品牌價值榜——2018中國房地產分類品牌價值榜“揭曉。北京昌平科技園發展有限公司(昌發展)與上海臨港、華夏幸福、張江高科等共列“全國產業地產運營商TOP20”,綠地、萬科、恒大、保利、萬達等進入城市運營商30強榜單,會議還同期發布了中國物業管理百強企業、中國房地產綜合服務商百強企業等榜單。 自2018年5月起,經過兩個多月的數據收集整理及價值測算等工作,“中國房地產企業品牌價值榜”評選活動利用系統、權威的Asiabrand評價技術,通過對中國房地產企業進行八大維度22項細分指標的全面測評,精準確認企業品牌價值。本次會議還邀請了近百家房企,物業管理公司和服務商匯聚一堂,共同探討未來成就房地產企業品牌核心經營的能力和演化的路徑。 對于剛進入產業地產運營僅三年的昌發展來說,“全國產業地產運營商TOP20”這個獎項來之不易,但也實至名歸。 昌發展成立于2015年,是北京市昌平區政府全資設立的產業生態投資運營平臺,下轄資產管理、科技金融、產業服務三大業務體系,集聚多元化產業資源和國內外創新動能,為企業提供集產業發展載體、產業投融資和產業促進服務于一體的一站式整體解決方案,實現空間、資金、服務三項產業發展要素的系統聯動,打造集“資本、人才、技術、信息、文化、空間”于一體的一站式產業生態平臺,全面激活創新能量,助力企業全周期成長。 目前,昌發展在回龍觀、天通苑、TBD、國家工程技術創新基地、中關村科技園區昌平園等高精尖人才比較密集的區域已獲取了將近70萬平米的權益資產面積。經過三年的時間,昌發展相繼創建騰訊眾創空間(北京)、龍域中心、TBD云集中心和奇點中心,并投入到運營。騰訊眾創空間和龍域中心已經成為區域性標桿,而騰訊眾創空間更是目前國內單體面積最大的產業綜合體。 以雙創為本,打造“職住平衡”的產業園區 如何做到讓入駐企業員工工作和生活離得更近一點,達到理想的職住模式是如今產業園區發展不可避免的考慮因素之一,這也是昌發展重點關注的問題。 作為昌平區政府全資設立的產業生態投資運營平臺,昌發展在昌平園管委會指導下,負責“回+雙創社區”整體策劃、品牌營造及重點項目打造工作,基本形成了產城融合的雙創社區模式。“回+雙創社區”作為被中關村科技園區授予的全國首個雙創社區,在創新創業人才最為密集的回龍觀、天通苑通過導入和連接產業孵化資源,滿足了創新創業人群在家門口就近創業就業的需求,促進了回龍觀、天通苑大型居住社區的職住平衡。目前,“回+雙創社區”已經整合了20余家孵化器、新增了近30萬平米的雙創空間,以良好的生態環境、完善的服務模式,吸引了眾多科技型初創企業,覆蓋移動互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智能硬件、智能制造、醫療健康、能源科技、文化創意、立體視覺、虛擬現實和消費升級等眾多行業領域。 以龍域中心為例,該項目于2017年8月正式投入運營,總建筑面積約13.8萬平米,提供智慧辦公、創新商業、人才公寓、文化社交、民生服務五大功能,是昌平重點打造的“有深度、有態度、有溫度”創業生活示范區項目。目前已重點引進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機器人、智能硬件、智能制造、物聯網等硬科技創新企業,入駐企業超過120家,其中硬科技領域企業占60%(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余家。千人計劃1人,高聚工程2人),入駐期間累計融資金額已超過5億元人民幣,從業人員2400余人。 主抓“空間、服務、資本”三要素,打造產業生態圈 隨著企業發展壯大,對產業化基地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昌發展希望能通過形成空間上的產業鏈條,以服務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從孵化器、企業獨立辦公、企業總部、專題園區到產業基地,最后形成產業集聚。 目前,昌發展整合的近70萬平方米產業空間載體圍繞差異化與互補性相結合的產業定位,對樓宇進行定位策劃、設計改造、招商招租、物業管理并提供一系列增值服務,進而打造從眾創空間、孵化器到中小企業加速器、定制化總部辦公、青年人才公寓、社區配套商業、創新體驗式商業綜合體等多元化的產業物業組合。 除了建設和運營產業綜合體,昌發展通過打造集合六大產業服務體系(包括智慧政務、技術創新、科技金融、國際交流、人才關愛、基礎服務)和一個智慧園區平臺的“6+1”產業服務體系,以提高創業的便利性,幫助企業快速成長,實現一站式產業生態平臺的發展愿景。其中,智慧政務服務幫助入駐企業開展政策申報,投融資服務致力于為入駐企業提供投融資對接、基金直投、信用體系建設服務,技術創新服務通過整合國內科研創新資源為企業提供公共研發、產學研用對接、技術交易及轉化服務。智慧園區平臺——昌智匯,以“線上+線下”模式構造產業服務一站式平臺,集成國內外領先產業服務資源,推動企業與產業資源在線上完成快速高效對接,幫助企業快速獲取產業資源,加速企業成長進程。 昌發展在園區內還重點構建了科技條件平臺、重點產業支撐平臺、知識產權運營服務平臺,開展了扎實有效的工作。其中,致力于用互聯網共享服務模式打造的科技資源共享平臺“人人實驗”、實現“一站式快報、快檢、快放”的生物材料進出口平臺“中關村生命科學聯合創新服務平臺”,大大提高了中小企業開展科研的效率。聯合國家“十三五”規劃建設知識強國重要部署的國家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為園區入駐企業提供包括知識產權轉移轉化、收購托管、交易流轉、質押融資、導航評議等一系列專業化服務。產業平臺方面,昌發展不斷引入和打造行業內一流的科技平臺,如籌劃與專業團隊共建動物實驗服務平臺,完成基因測序公共服務平臺和生物藥中試及CMO平臺建設方案編制,引入國際精準醫療創新孵化中心,與北京大數據研究院合作建設昌平人工智能公共研發與成果轉化平臺,促進昌平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行業的集聚與發展;與ARM下設安創加速器共建智能物聯加速平臺,引入百度創新中心共建人工智能加速平臺,擬落地物聯工場項目,與科大天工打造防務新材料硬創空間等,通過整合開放專業科研成果、降低了中小企業在專業行業領域的創新門檻。 專注于提供輕量級智能協作機器人及自動化解決方案的鎂伽機器人,從2016年成立之初就選擇在昌發展的園區內辦公。“盡管積累了多項具備世界競爭力的核心技術并申請專利60余項,構建了初具規模的產品線體系,并完成了三輪融資,獲得諸多資深行業投資人的高度認可,但是,我們依然愿意選擇在這里。”鎂伽機器人創始人兼CEO黃瑜清表示,自從入駐以來,園區一直與企業保持密切溝通,通過園區公共科技服務平臺和組織‘回+’能量午餐、‘回+’創業課堂、‘回+’創業論壇等系列活動,在團隊建設、宣傳、融資等方面給予了企業很大的幫助。 在資本方面,昌發展依托昌平雙創金融集聚示范區政策和包括股權投資機構、銀行、保險、券商、擔保機構等在內的50余家“雙創金融服務聯盟”會員單位為園區內投融資信息對接、推動科技金融產品創新、提高園區項目融資提供了極大的便利。2018年至今,昌發展園區內已經累計舉辦10余場不同規格主題的投融資對接活動;開展債權融資服務,已支持超過200家創業企業對接100多家投資機構、80家綜合金融服務機構,促成實現了超過1000萬元的中小企業貸款。昌發展自主管理的兩只母基金,在大健康、智能智造、TMT、文化等領域投資了一批一線基金,已合作超過30支基金,總規模達116億元,直接、間接投資項目超過400個,通過資本的撬動作用加速園區內創新項目的跨越式發展。 未來昌發展將重點圍繞醫藥健康、新一代信息技術、文化體育等產業方向,做優空間載體運營,做強科技金融投資,做精產業促進服務,增加主題化的產業園區,為已經進入到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企業匹配更加專業化的空間承載。 |
|
原標題: /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