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組后的大悅城系高管變動頻頻。5月30日晚間,大悅城地產(00207)公告稱,曾憲鋒辭任大悅城地產非執行董事,且不再擔任公司審核委員會成員。任命執行董事、執行委員會及薪酬委員會成員曹榮根為大悅城審核委員會成員。以上變動自公告之日起生效。 這不是大悅城地產近期唯一的人事變動。4月26日晚間,大悅城地產公告稱,宋冰心及郭鋒銳均獲委任為公司副總經理,即日起生效。此外,由于工作變動,許漢平不再擔任財務總監,公司委任張建國為財務總監。 今年3月份,大悅城地產與中糧地產147億元重組落地,中糧地產更名為大悅城控股(000031,簡稱“大悅城”)。重組完畢,大悅城地產成為大悅城控股的子公司。作為央企重組與國資改革又一嘗試,此次重組成為內地首例“A控紅籌”產權整合交易。 此前,中糧地產、大悅城地產分別在A股和H股上市,同屬中糧集團。中糧地產主營商品房開發,大悅城則是國內著名商業地產品牌。但中糧地產業務平平,行業排名整體靠后。多年來,雙方由于業務、團隊等重合問題深陷“同業競爭”詬病。 早在2011年寧高寧時代,重組計劃就被提出。但幾經波折,歷任三屆中糧集團董事長,重組終于在呂軍任期內實現。2018年12月份,重組方案獲證監會審核通過,成為去年地產界最大重組案。直至今年3月,中糧地產更名為大悅城控股,重組最終落地。 在中糧集團副總裁、大悅城控股董事長周政看來,重組完成后,兩家企業可以避免同類競爭問題,進一步增強企業競爭力,讓股權更加優化。此外,還能促進從單一項目開發轉向多項目共同發展,促進雙輪雙核發展模式。 但業務管理與整合沒有預想中輕松,從大悅城系高管頻繁洗牌便可見一斑,其中大悅城控股人事動蕩更加突出。今年以來,已有至少7位高管從大悅城控股辭任。這一切都發生在重組案節點前后。 2019年1月份,中糧地產前董事蔣超申請辭去公司董事職務,原副總經理朱海彬、張雪松因工作變動原因申請離職。這幾位都堪稱中糧老將,朱海彬已在中糧任職30年,張雪松任副總也超過16年。 在業內看來,中糧地產重組大悅城地產,表面上是資產重組,但資產重組背后往往是業務中心的轉型,這必然涉及到人事“洗牌”。若中糧地產轉型重心是商業地產,那么原有模塊的高管將為新業務人員讓路。 同時,整合完成后大悅城面臨更復雜的管理體系。業務合并后意味著業務覆蓋區域和管轄項目都會增加,若不能有效整合大悅城地產現有管理體系,將面臨一定的管理風險。 除去人事動蕩調整,大悅城控股正加速清理不符合戰略規劃的資產。5月20日,北京產權交易所預披露,中糧地產北京公司擬轉讓持有的北京中糧萬科50%股權。中糧地產北京公司為大悅城控股全資子公司,其與北京萬科企業各持有北京中糧萬科50%權益。 2018年,北京中糧萬科實現營業收入4.07億元,凈利潤2.36億元,資產總計29.92億元,負債總計16.88億元,所有者權益13.04億元。今年一季度,其錄得營業收入6272.85萬元,期間虧損1257萬元。 業內人士指出,此次股權轉讓,同樣與此前中糧大悅城重組案有關。大悅城控股此次退出合營公司,不排除是資產重組后對內部資產的梳理,將一些不能提升市值的非核心資產進行剝離,集中資源布局核心資產。 在大悅城控股管理層愿景中,未來3-5年,其持有性項目及銷售型項目都將超過50個,經營規模近三年復合增長率將達37.26%。 而并表大悅城地產后,大悅城控股業績數據飆升。2019年一季度,大悅城控股營業收入84.19億元,歸母凈利潤11.9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7.99%、27.83%;而2018全年,該公司營業收入約141.20億元,歸母凈利潤僅13.89億元。 |
|
原標題:大悅城控股重組后加大內部整合 至少7位高管辭任 / 編輯:婉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