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修齊認為,目前百貨業發展主要面臨以下幾大難題: 一、轉型遇到瓶頸阻力。 隨著競爭壓力加大,百貨業普遍開始轉型升級,部分企業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不可否認,依然有沒有成功轉型的企業,他們遇到的瓶頸主要是:一是體量所限,無法引入更多的體驗類服務類項目;二是改造困難,特別是水電氣增容難以解決。這些企業更多需要在存量空間和品類組合上做文章。 二、成本壓力繼續提升。 除了零售行業普遍存在的租金和人工的持續上升外,百貨業的成本壓力還包括:門店調改的新增成本;進行藝術化美陳所需要的成本;進行IP等體驗營銷新增的成本;應用新技術帶來的成本上升。 三、商品價格缺乏競爭力。 百貨類商品的經營,傳統的經銷代理模式仍然占有較大比例,中間環節過多和層層加價,導致在終端渠道上商品價值偏高,與電商平臺相比,明顯缺乏競爭力。 業績較好的百貨企業,大多在引進差異化商品、擴大自采自營、實現線上線下等方面做文章。 四、核心能力提升仍需時日。 核心的商品自營能力,既需要主觀的努力嘗試,如買手隊伍的培養、激勵與試錯機制的建立,也需要客觀環境的支持,如資金能力、供應鏈的成熟等,都需要較長時間實現。 典型的如買手團隊的打造,“專業買手其實是藝術家,需要十分廣博的知識,但國內企業普遍缺乏培養買手的耐心,即便培養出專業買手,也會面臨買手隨時跳槽等風險。”楚修齊說道。 - 3 -百貨業的出路 百貨業能否絕處逢生,一定程度上來說,還是要看轉型是否能成功進行。不過從目前行業發展趨勢來看,還是有很多有益的嘗試的。 楚修齊認為,百貨業目前呈現出的發展趨勢分別有:總體發展持續向好;線上線下融合成為大勢所趨;并購重組案例多發;區域百貨優勢不減;百貨店與購物中心的界限模糊。 在零售老板內參看來,在諸多探索中,百貨店目前主要有兩條出路:一是百貨店購物中心化,二是加大自采自營比例。而在這兩條創新之路上,目前都有較為成功的案例展現。 1、百貨店的購物中心化。 百貨店的購物中心化已經成為必然趨勢,一些百貨企業也在嘗試引入更多的體驗業態吸引年輕消費者。而百貨店購物中心化,也是前者適應消費者需求、提升自身競爭力的必然手段。 在這方面,日本的高島屋或許會給國內的百貨企業很多啟發。事實上,遭遇寒冬的不止是國內的百貨企業,連日本的老字號百貨商店高島屋也不能幸免。但是,高島屋在購物中心化這條路上走得很快,也很堅決。 2018年9月,高島屋開出全新的都市型購物中心——「日本橋高島屋S.C.」,結合本館、東館以及Watch Maison,開啟了高島屋“去百貨化”的轉型之路。 日本橋高島屋S.C.新館 那么,高島屋的開出的購物中心,比之于此前的百貨商場,主要有哪些變化呢? 首先是大幅增加餐飲比例。高島屋S.C.以餐飲為轉型的切入點,共引進115個餐飲品牌,餐飲業態的占比也達到了40%,服飾業態則減少到30%。 其次,增強招商能力,引進有競爭力的品牌。很多人都說,高島屋把購物中心沒有的品牌都招來了,這句話并不是虛言。據了解,為了更好地招商,日本橋高島屋S.C.“舍棄”了原百貨業務團隊,而是由高島屋下屬的子公司東神開發公司,一個專業運營購物中心的團隊負責完成。 成效當然很顯著,多個首次在商業設施開業的人氣店鋪,紛紛亮相高島屋S.C.。如創始于1830年的法國美食品牌Maison Bremond 1830、超人氣面包品牌365日和日本橋等。 最后,商品組合更加聚焦年輕客群。曾經以50多歲以上的老年人為主要客戶群的高島屋,此次轉型的首要目標是開拓年輕客戶群,通過新館吸引更多20-40歲的中產與年輕人。具體方式就是呈現年輕人喜歡的品牌組合,增加網紅店,增加體驗業態,下調客單價等措施來實現。 2、增加自采自營比例 增加自營自采之所以被列為百貨業重要出路之一,不僅因為自營自采確實能提升百貨店的競爭力,更重要的是,它將從根本上變革百貨業固有的聯營商業模式,挑戰與機遇并存。 自采自營比例的增加,其實就是改變百貨店長期被人詬病的聯營模式,因為聯營讓百貨店“武功全廢”,而增加自營比例,其實就是重塑百貨企業對商品、價格、服務等的把控能力,從而提升競爭力和用戶體驗。 王府井推出的自有品牌——王府井夢工廠,就是百貨企業做自營的有益探索。 2017年4月,王府井的自有品牌“王府井夢工廠”開進了新中國第一店——北京市百貨大樓,該專賣店主要經營文創和民俗產品。此舉也意味著,百貨業的自有品牌建設已不再局限于服裝產業。 據了解,王府井夢工廠的大部分商品,是王府井集團自有設計團隊設計委托廠家生產的,部分傳統技藝繡品則從當地匠人處收購,再進行裝裱等簡單加工變成店內售賣的商品,也有一些是把當地市場化了的產品進行直接采購。 此外,所有的手工藝品都被貼上了“王府井夢工廠”的標簽,自此,王府井不再是一個企業名稱,同時也變成了一個產品品牌。 如今,這家王府井自營的文創專賣店,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消費者,也成為老牌百貨店換發活力的有效舉措。 綜上,百貨業煥發生機并不是沒有可能,百貨商店購物中心化、加大自營比例等,都是有效舉措,只是在這條轉型路上,百貨企業變革的速度和決心至關重要。沒有一種商業模式能長盛不衰,唯有不斷適應市場變化才是長久之道。 |
原標題:百貨業突圍 / 編輯:婉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