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第一商業網記者吳婕秋6月24日廣州報道)海雅百貨8年虧了8000萬元、號稱惠州最高端的體驗式購物中心華貿天地年虧損超過600萬元、此前位于河南岸汽車大市場附近的人人樂購物廣場和帝景百貨也先后關門結業轉讓店鋪……一組組冰冷的數據為惠州的實體商業蒙上一層寒意,整個行業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 惠州實體商業為何突然陷入困境?如何走出“死胡同”?6月24日,第一商業網總裁黃華軍受邀出席由《新快報•商業地產》聯手T-CLUB商業地產俱樂部打造的“商業地產沙龍匯”,在because coffee館與一眾零售業精英共同探討惠州實體商業的困境與出路。 ![3.jpg]()
第一商業網總裁黃華軍 現狀:惠州商業地產企業盲目入市 2005-2008年,惠州商業主要是以天虹、西湖麗日等傳統百貨為支撐。2009—2013年,隨著華貿中心、港惠新天地、吉之島、佳兆業中心的相繼進駐,為惠州市民帶來體驗式購物中心這一全新商業業態的同時,也促使當地的商業項目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目前,惠州的零售面積已超過了70萬平方米。 “我這里有一組數據很能說明問題。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2011年4月公布)結果顯示,惠州以459.7萬人排名全省第九,同年惠州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684.7億元排名第十,這表示惠州的人口和消費水平是相匹配的。”黃華軍揚了揚手中的數據。 而在未來3年,惠州至少新增大隆財富廣場、星月城、和天下廣場、大新城、金寶東鑫廣場、星耀國際、東湖花園九區、方直廣場、中洲中央公園、T P A R K時尚公園、鑫月城11個大型購物中心,預計開業總面積超過120萬平方米。 “按照《惠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06―2020年)》,到2020年,中心城區城市人口控制在98萬人以內,也就是說惠州城市人口容量、購買力無法支撐起上述這些購物中心的規模和體量。”黃華軍直言:“在人口總量、購買力不足以支撐的前提下盲目開發的商業地產,后果是商業項目數量多、質量差,呈粗放型增長,因此商業地產開發商不能頭腦發熱,盲目入市。”
![2.jpg]()
活動現場 出路:特色主題化突圍 盡管惠州實體商業面臨“階段性過剩”的風險,不少嘉賓還是看好其發展前景,認為關鍵是項目要精準定位,走出特色化道路。 “在管理成本上漲、電商沖擊、周邊市場變化過快的大環境下,一些實體商業閉店退出惠州市場,也是市場調整的必然過程,并非全是壞事。”人人樂連鎖商業集團華南C區總經理毛健認為:“做零售一定要研究揣摩消費者的心理,對一些比較有特色的品牌做到‘招得進、留得住、養得活’。” 廣州璟致房地產咨詢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饒凌云對此也深表贊同。“當年廣州正佳廣場開業之初,人氣十分冷清。2005年,正佳廣場首次引入中國恐龍化石大展,一個月的展期內,前往觀賞恐龍化石珍品的市民高達1060萬人次。恐龍展期間迅猛增長的客流量帶動商戶生意上升,全場可謂皆大歡喜。只有特色才能吸引客流,有了客流,商戶有生意做,商場才能健康發展。” 廣東方直集團經營管理部總監邱珊也以自己目前正在操盤的項目經驗現身說法。“方直廣場項目位于金山湖核心區,2013年動工,目前已封頂。我們很清楚自己的項目消費客群,于是將方直廣場打造為‘城市社區客廳’,致力為金山湖30萬社區居民打造一個便捷、多元、時尚的生活平臺。此外,我們還整合多種資源,后期還會通過不同營銷活動來提升文化藝術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