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年歷史的國企廣州酒家集團,正在向資本市場沖刺。
理財周報記者了解到,廣州酒家股改已經完成,廣州市國資委持有78.67%股權,180名公司職工持有21.33%,員工持股數量從幾萬股到幾百萬股不等。
廣州酒家董事總經理林杏綺預測,上市后廣州酒家資產會達到十位數。若以廣州酒家去年7000多萬元凈利潤、1.77億股計算,參考最近上市的中小板公司萬馬電纜22倍發行PE和首日1倍的二級市場漲幅,廣州酒家每股0.4元收益對應近9元發行價和18元的二級市場價格,那么廣州酒家上市將造就眾多百萬和千萬級別的餐飲企業員工。
沖刺中小板
今年6月初,廣州市國資委發布廣州新一輪深化國企改革系列措施,提出有著74年歷史的國企廣州酒家集團,力爭明年實現整體上市的目標。
而僅僅一個月前,廣州酒家集團剛剛整體轉制為廣州酒家集團股份公司。如果其上市成功,屆時廣州酒家將成為華南地區首家上市的餐飲企業。據悉,廣州市方面已經向廣州酒家派出3名外部董事。
廣州酒家董事總經理林杏綺表示,廣州酒家上市優勢顯著,其不僅有利口福食品,目前又在建設食品衛生安全系統,并加強連鎖經營管理,“這些都為順利上市增加了籌碼”。
林杏綺還表示,廣州酒家計劃在深圳中小板上市。“上市募集資金后,相信資產會達到十位數。上市后的廣州酒家將‘兩條腿’走路,發展餐飲和食品加工,募集資金將會用在酒樓和食品加工的擴張上。”
如果這個國有老字號酒家企業如愿,其將成為繼全聚德、小肥羊、味千拉面之后的國內第四家上市餐飲企業。
“股改已經完成,廣州市國資委持有78.67%的股權,公司職工持有21.33%。廣州證券作為中介負責公司的全部上市事宜,我們即將進入輔導期。這是個難得的機遇,我們廣州酒家趕上了。”廣州酒家集團股份公司辦公室主任趙利平對理財周報記者說。
理財周報記者在廣州工商網站看到,企業名稱包含“廣州酒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字樣的公司共計6家,其中包括5家分公司。廣州酒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梁梓程,注冊和實收資本都是17699.8萬元,成立于1992年5月,于2009年6月25日最新核準。
廣州酒家注冊的5家分公司分別為百福廣場管理、濱江西、體育東、文昌以及五羊分公司,后4家分公司均于2009年6月25日成立。
此外,廣州酒家集團利口福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注冊和實收資本都是10000萬元。企業名稱包含“廣州酒家利口福”字樣的企業還有9家,其中有6家分店。而“廣州酒家濱江西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11月,注冊和實收資本都是208萬元。
“除了股份公司和其子公司,我們還有2家加盟店和1家參股公司。有180多名職工享有改制后的股份公司股權,持股從幾萬股到幾十萬股不等。”
對于上市后員工資產的變化,廣州酒家方面認為前提是上市成功,此外還要參考上市時的整體市場表現而定。“廣州酒家的品牌影響力很大,而目前的規模有點偏小。我們將從廣州國企改革的大局出發,爭取早日上市。”
“食在廣州第一家”
提起廣州酒家,“老廣”對它的感情非同一般。這座城市的許多“老廣”,趁著天還沒亮,就蜂擁趕到廣州酒家,“一盅兩件”地“嘆茶”。
廣州酒家自稱“食在廣州第一家”。始建于1935年的廣州酒家,去年營業額8.2億元,在“中國餐飲百強企業”中排名第25位。最近3年的年營業額、利潤總額及凈利潤分別以11.94%、17.46%及16.81%的速度遞增。而早在1991年,廣州酒家股份公司前身——廣州酒家企業集團就成為全國首家營業收入超億元的餐飲企業。
7月13日,理財周報記者來到繁華的廣州商業圈上下九路步行街。上下九臨近著名的“十三行”——設立于清朝、位于廣州經營外貿的專業商行。趕往廣州酒家,經過的“狀元坊”、“十八甫路”等,都有著深厚的歷史積淀。
廣州酒家文昌南路總店,就位于上下九步行街。一幢3層樓的老式嶺南建筑,“食在廣州第一家”的牌匾首先映入眼簾。在意大利貴妃紅大理石和金色巨型柱子的映襯下,這7個大字看起來十分厚重。穿行盡展傳統東方美感的回廊和天井,抬頭是榕蔭如蓋。木雕桌椅、瓷器書畫,細微之處無聲訴說中國傳統文化之魅。
三大核心
作為一家關注商業模式和創富路徑的專業媒體,理財周報記者將比較優勢、差異化經營等核心問題,一開始就拋給了趙利平。記者還特別提到如何保證粵菜標準化的問題——這也是中式餐飲擴大規模、試水資本市場將要面臨的主要障礙。
對此,趙利平用廣州酒家的“文化傳承、體制創新和品牌經營”三大核心優勢作答。
“我們是做傳統粵菜的,有飲食業的‘黃埔軍校’之稱。”說起這些,趙利平滔滔不絕。
“傳統粵菜現在很多餐館都不做了,因為它看上去普普通通,工序卻十分復雜。現在流行的所謂新派粵菜則不同,它色澤鮮亮、十分好看。可是新派粵菜油膩,吃多了會不舒服。但傳統粵菜,怎么吃都會很舒服。所以我們廣州酒家要保持傳統,同時在服務上積極地吸收新東西。”
“當年我們建食品加工廠,現在全國都在學習,要搞餐飲食品工業化。我們的超前發展,當時看起來是冒險,現在看來都是優勢。”
“服務行業的品牌十分脆弱,建立起來很難,但是想要破壞掉卻很容易。比如一個服務員一句不耐煩的話、一個大廚錯放一勺鹽,都可能一下子把多少年的牌子砸掉。特別是遇到危機公關時,稍有處理不當,牌子就倒了。”
廣州酒家向政府有關部門提供的資料顯示,其在改革和創新方面的做法主要有4條:
首先是連鎖經營壯大規模(早在1986年就開當時國內餐飲界風氣之先,開設第一家餐飲連鎖店);
其次是股改激發活力(1996年就開始探索,陸續將原有餐飲連鎖店改為吸納職工入股的有限公司);
再次是依托餐飲品牌發展食品加工業(1998年在廣州番禺購地10萬平方米,建立食品工業基地利口福食品公司);
最后一點是引入內部競爭激勵機制(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
超越全聚德?
廣州酒家目前總資產超過5億元,趙利平認為“上市后可能會達到十多億”,這些資金會用來擴大再發展。“通過上市,一方面會使廣州酒家的管理更加透明化,一方面也有利于做大品牌,擴大影響力。”
廣州酒家上市后,以前所面臨的制度和資金問題都會迎刃而解,之后所要解決的就是標準化和規范化問題。“加強制度建設,梳理歷史問題,這是我們在標準化方面要做的努力。”趙利平坦言。
“傳統粵菜工藝復雜,要做到統一標準很不容易。在選材用料方面,廣州酒家實行原材料產地采購。比如說廣州酒家月餅所用的鴨蛋,我們要求供應商承包下一片池塘,然后找鴨農,水、鴨苗都確定安全合格后,再開始養鴨生蛋,最后供應給我們。”
“我們會比全聚德當時的優勢要明顯。”趙利平表示:“全聚德當年上市,優勢有三:一是它地處北京,有先天優勢;二是當時股市走牛;三是正處于奧運前夕,游客到了北京,都會去吃全聚德。”
“全聚德更傾向于游客生意,它的弱勢在于離不開北京。這就好比杭州的‘樓外樓’,游客到杭州,都要去一次,他們做的就也是旅游生意。但廣州酒家不同,我們做的是市民生意,有好的群眾基礎,你說這不是最大的優勢嗎?”
“我們的利口福食品在全國知名,生產有中秋月餅、速凍食品、廣式秋之風臘味等上百個系列品種。餐飲和食品加工業是我們的兩條腿,兩條腿走路。”
“餐飲業我們現在要走精品、高格調路子。精品不一定代表貴,但一定要高質量,包括服務水平。餐飲這一塊要立足本地,而食品工業則要輻射全國乃至全球,這就要求市場細分和銷售獨立。市場細分要求我們對月餅、面包、西點、臘味、速凍食品等產品進行細化。而銷售獨立則要求我們引進內部競爭機制,提高競爭力。在管理上我們還要成立采購中心和財務中心,成本控制體系也要建起來,統一管理,集中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