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上,嘉賓趙小穗、李惠武、荀振英、張家敏、陳海權、王先慶還就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人才戰略;香港高端商品經營、物流、分銷的成功經驗對廣州的啟迪;廣州應該怎樣借助珠三角的發展優勢,在加快發展方式轉變中建設國際商貿中心城市;在建設國際商貿中心城市的進程中,大型商貿企業如何把握發展機遇,充分發揮先導作用,推動產業鏈體系建設;政府如何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鳴鑼開道、保駕護航等進行了對話交流。
圖為主題對話
專家觀點
廣東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惠武 對于廣州如何建設國際商貿中心,我提出以下建議: 積極扶持一批商貿龍頭企業;以開放的心態引入國際高端商貿企業;整合廣州和周邊城市的商貿資源;創新商貿業態;政府營造一個寬松愉快的營銷環境。
廣東商學院流通經濟研究所所長 王先慶 對于廣州如何建設國際商貿中心,我認為應該是“五個統籌、三個促進”: 五個統籌:統籌廣州市和各服務業之間的關系;統籌政府各部門的力量;統籌廣州市商業資源;統籌帶動珠三角城市一體化;統籌促進廣東城鄉商貿流通業。 三個促進:促進廣州市國際商貿中心的城市形象提升;促進優秀的商貿流通企業在國際上形成影響力;促進廣州商貿流通業成為珠三角制造業的平臺。
暨南大學現代流通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教授 陳海權 作為一個國際商貿中心,我認為這個城市應該具備集散和輻射功能,必須有具備影響力的商圈和龍頭企業,其背后應有一個服務體系作為支撐,其中人才是關鍵。
利豐發展(中國)有限公司及利豐研究中心董事總經理 張家敏 一個國際商貿中心應該具備開放的思想,通過合作、競爭,讓更多更好的企業和人才留在這個城市。
廣州商業總會會長 荀振英 將廣州建設為國際商貿中心,要充分發揮商會應有的作用,積極打造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商圈和龍頭企業。企業要發展壯大的同時,難免受到土地資源日益稀少的制約,希望政府能關注這個問題。此外,除了在本土擴張,政府還應該積極幫助企業走出去。
廣州市經濟貿易委員會黨委書記、主任 趙小穗 我認為,廣州打造國際商貿中心在人脈、產業基礎、市場氛圍、人才方面都具有優勢。廣州目前在以下方面還存在不足之處:高端業態不足;業態和空間布局有待提高;廣州龍頭企業和中小商貿企業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還沒達到理想狀態;如何發揚和傳承廣州“千年商都”的傳統值得我們思考。 目前,廣州市做好生產服務業和生活服務業的規劃,要把商業地產發展和商業運營模式結合起來。政府即將出臺“三舊改造”土地重點支持商貿業的利好政策,市經貿委將提供近一億人民幣的資金支持好的商貿業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