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個品類里,大家只會記住做到第一的品牌,不會記住第二。所以,今天我結合自身經歷,在鯨商新國貨沙龍上分享下,米客米酒如何做到細分品類第一的。
我主要圍繞三個板塊來講:第一個是我為什么選擇米酒這個品類;第二塊是我們如何做產品創新的;第三塊就是全渠道策略的挑戰和機會。
選擇細分賽道的邏輯
為什么會選米酒這個賽道?
中國整個酒行業,是白酒的天下。我把白酒稱為“社交道具型產品”,比如宴請領導,或者更有儀式感的場合,我們需要白酒,但這類文化跟我們的生活、情緒關聯并不多,而啤酒和葡萄酒又是西方舶來品。
我們當時就想,咱們能不能有一款屬于自己本土的、具有差異性文化的品牌,還能跟我們生活氣息相匹配的一個品牌。
我再講一個故事,2014年3月份的時候我去參加行業的品酒會,但我把整個新國際展覽中心逛完以后,感覺很孤獨,因為我看不到特別有生活溫度和氣息的產品,基本上都是比較傳統、高大上的品牌。我當時內心就有一顆種子萌生了。

米客米酒發展歷程
新品牌崛起,我們首先要思考有沒有新的用戶群體和消費需求;或者渠道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有沒有留給我們新的可能性,所以,我們覺得新生代人群他們更加需要低度的、年輕化、個性化的酒。我們也要思考新品類它的增長有沒有潛力,但我們沒有考慮存量市場。
其實存量跟我們沒多少關系,有些投資人問我說很多酒有1萬億的市場,你覺得你們的米酒的市場有多大?
我說白酒有6000億的市場跟我沒關系,因為我們考慮的是增量,整個低度微醺的市場,其實每年以40%、20%以上的速度在增長。我們要考慮的是用戶端,他們的消費需求有哪些空缺。
RIO就是典型的例子,在二零零幾年時,中國雞尾酒市場也只有一兩個億。創業往往是做大市場,不能做一兩個億做個生意就結束了。

米客米酒市場分析思路
在這基礎上,RIO隨著中國年輕市場需求的變化,使得它也成為一家優秀的A股上市公司,所以我覺得這是為什么我們要少關注存量資產市場,跟你沒多大關系,反而需要關注增量和變量市場的原因。
我們現在看整個日本市場的情況,居家、悅己型的消費市場占比有90%以上,而我們中國的酒飲消費是倒過來的,不過我們覺得未來金字塔會慢慢的改變,會和日本的發展趨勢一樣。我們當時還思考,面對200億左右的低度微醺市場,米酒卻沒有一個引領性的品牌,這里應該有機會。
其實我們更想重新定義中國的米酒。傳統的米酒是以醪糟的土特產的形態存在,它跟我們的現代生活,包括年輕女生們的生活,沒什么關系。
我們既然要重新定義米酒品類的創新,就要重新定義米酒工藝,產品形態,理念呈現等方面,這都圍繞著我們的市場、用戶來迭代。
我思考的落腳點 :帶著對美好生活感受的溫度,能不能夠重新走進我們用戶的生活日常。 米酒為原點,形態、色彩、工藝來創新
我們既然選擇了米酒這一細分賽道,和這樣的原點人群,我們產品創新邏輯是怎樣的?
用戶在選擇一個品牌的時候,往往是基于要買的產品是什么品類來選擇,比如我要買西服,買什么品牌的西服。所以我覺得在創業早期,我們資源有限的前提下,一定要聚焦于自己的“原起點”。

米客米酒創始人姜曉云,鯨商“國貨新勢力”活動現場圖
我們都是圍繞米酒品類進行產品創新的,比如我們米酒有易拉罐裝的,有花果味的,不管產品形態如何變化,我們都是從一粒米出發,這就是我們做產品創新的原起點,我跟我的團隊說我們不能變。
現在很多人說雞尾酒很好,微醺系列產品很好,國外的有些蘇打產品很好,水果味的精釀也很好,但供應鏈有這個能力我們就去做嗎?
No,我們還是圍繞以米酒為基酒這樣的一個原起點來進行產品創新,而且我們的目標群體是以都市的年輕白領,特別是女性為主導,要圍繞著她們生活場景和情緒來開發產品。
比如她們在進行溫馨下午茶的時候,晚上回到家脫掉高跟鞋,跟家人在一起的時候,我認為他一定需要更加帶著溫度和感情的產品。難道你有時候喝茅臺你是真心喜歡茅臺嗎?主要因為領導喜歡。
有些男生說我就喜歡一個小眾的威士忌,那是因為你的喜好跟產品的溫度是匹配的,你就會選擇他。
今天大家都講新國貨,其實我們本身就是新國貨,但我們會強化我們的中國味道,以及在設計和呈現層面,我們更注重東方氣質。我們的產品,定位大都是家庭陪伴酒,比如說你周末下了班給家里人做一桌菜,這個時候我覺得你需要一款酒,需要一款能讓大家都很輕松、愉悅的產品,那米酒是合適的選擇。
它只有6度,能讓人放松,有原釀精釀的工藝,還有些微甜的果味系列,能拉近家人、朋友之間的關系。
我們也做了一些改進,并加深對用戶的理解。我們也去看大數據的趨勢,我們就發現女生確實就喜歡花花朵朵的東西,我們通過跟用戶的交流,于是就做了果味米酒這個系列。

并且中國人還是很喜歡桂花,桂花產品我們打磨了一年多的時間。因為供應鏈也面臨很大挑戰,我們把氣、米、酒、花、果、茶等一些不同口味做融合的時候,說起來比較簡單,但是做起來的過程當中,其實大家我們中間還是有一些曲折。
在整體色彩的選擇上,我們選擇了中國的古色,比如美人焦橙、豆綠、縉色,這讓產品的外觀色彩有中國的古風感受,就是你看它就肯定是中國的東西,它絕對不是歐美的東西。
我剛才給大家講一下我們的工藝,釀酒的話有三個東西最重要:
第一個就叫原料,就是大廚再厲害,但是如果原料不行,肯定做不出一道好菜。
第二個叫菌種,米酒發酵也需要菌種,菌種的培育和優化非常重要。
第三個叫酒體的設計,比如說我們要什么風味,呈現什么風格,酒精度、糖度、酸度我們要怎樣平衡,這個階段是比較重要。
全渠道策略的機會與陷阱
1.銷售“陷阱”
其實我們在2018年的時候,差點“掛”了。后來我回顧2018年,思考后得到一個結論,就是創業公司不能把早期做的太重,在17、18年的時候我們想去做餐飲渠道,當時我們覺得網紅餐飲店流量效應好,能做比較好的曝光和變現。
所以當時挖了美團的一個BD的團隊,美團的 BD是最狼性,最有執行力的。于是我們就快速BD餐飲渠道,當時光BD團隊就有70個人。但變現是需要時間,渠道的效率沒那么高,團隊這么多人,你要養他。不像今天渠道商愿意幫我去承擔所有渠道間的費用、市場的費用。這是蠻血腥的教訓。
雖然我們得到了兩家機構的天使融資,但從今天回過頭來看,我們當時沒有很明確的復盤,是我的戰略思考失誤了。
那時我們也可以選擇公眾號,公眾號17年18年還有穩固的流量效應,也可以選擇微博,但因為線下銷售團隊太重了,使得我們那么虧了上千萬的錢以后,就沒錢再去買這些流量,其實我當時是很焦慮的。
現在我們的線下策略,主要是依托2B,比如全家,他們會問全家很貴,要上百萬,你們怎么進去的?自己花錢嗎?No,全部經銷商來承接。
這也是我們給大家一點思考,要學會借力打力,不要說什么事情都自己干,創業公司干不起。
2.線上曝光、線下爆款
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我覺得最重要的想清楚自己產品是什么品類,用戶在什么場景會下單,渠道最終是為了解決用戶購買便利性的問題,沒有說線上絕對厲害,線下一定是LOW,而且我們公司還是比較重視線下渠道的。
為什么重視線下?因為天貓最快也要到第二天。其實酒這個東西它跟面膜不一樣,比如一個女生一次買10盒面膜囤著。
但對于酒的話,有些時候你會覺得我今天情緒到了,我想喝點酒,或者是我今天周末做了一桌菜,忽然發現冰箱里酒沒了,這個時候其實酒是一種需要更快速的到家,能夠響應你情緒的品類。

米客米酒的線下策略
當產品除了常見人群以外,慢慢的積累了用戶,能夠形成一個普遍速度的時候,其實慢慢的屯貨效應就會出來,現階段我們的線上還主要是品牌曝光和種草。

米客米酒的線上策略
我們現在是被放在果酒大類里面的二級類目,一共也就5個億的盤子,所以我們把線上當成了品牌營銷和用戶互動的陣地,而不是渠道承接的陣地。
米客米酒和元気森林有點像,因為米酒更加接近于飲料。所以大家就看元気森林的種草、營銷更多是在線上進行,然后它線下渠道的覆蓋非常深。但如果做美妝,或者服飾類,就又不一樣了。
我們現在都是種草獲取流量,其實李佳琦、薇婭包括很多明星里,大部分明星代貨都不行。我們都經歷過,但是肯定也有一定作用,比如流量效應、曝光效應。我跟我的線上運營總監說,我不要你掙錢,你把這個錢全部有效的投出去。
其次,像小紅書和微博,屬于日常種草。而且我這里有一個體會,就是今天獲取流量是比較艱難的,用戶的信息獲取是碎片化的過程,我們覺得內容除了要種草,其實更需要精細化運營。
最后來看超市賣場,這塊我們鋪的不多,現在還是相對年紀大的人去逛的多一些。 但是像大潤發、永輝超市、沃爾瑪,他們也在踴躍的變革中,也開始跟像阿里、騰訊做一些深度合作。未來的話他們還是有成長的機會點,而且一線市場一旦達到一個飽和度以后,這些賣場在二線城市相對來說還有周末消費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