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零售物業市場將面臨極大的挑戰,但也很可能是一次向未來加速轉型的機遇。 新冠疫情的突然爆發,給全國線下零售市場沉重一擊。客流損失了至少八成,餐飲、零售、娛樂等停業達七成,整個市場淪為重災區。但是在如此挑戰之下,合理轉型,把握契機,企業仍可在疫情之后迎來新機遇。 面對“搏疫”大考,深受打擊的零售物業業主與租戶展開了哪些形式的自救?疫情對行業的影響會更深遠嗎?疫情后,如何快速提振消費者的購物興趣? 兩天時間內,我們繼續采訪了74個零售物業業主和企業租戶全年、詳細、深入的一線情況,直擊“疫情”零售危機的另一面,狙擊寒冬,時刻迎接市場復蘇。 01 中國 零售市場的"博疫"大考 2020年零售物業市場將面臨極大的挑戰,但也很可能是一次向未來加速轉型的機遇。
在特殊的環境下,曾經的傳統超市、如今的社區商超成為了蟄伏在家中、偶爾外出放飛的年輕人們的“必去場所”,原本習慣線上消費的年輕人又重新拾起了記憶,回歸到線下的采購之中。雖然這只是一個特殊事件,像一針強心劑,吸引了現時代下的消費主力軍,但之后的發展 道路如何繼續走下去,筆者這樣認為:
1、傳統超市與社區商超或將復蘇 規模小、品類全的的社區類生鮮超市或將會迎來市場增長點。面積縮小、重整布局、提升輔助功能等迎合消費者需求的調整將成為新社區商超的基本賣點。
2、新一代消費主力回歸 這次疫情對上萬平米的大型超市可能會是一次重新洗牌,也集中暴露出了傳統線下零售超市中很多結構性的問題。傳統商超應該在本次“大考”中及時總結經驗,積極維護商品品質并拓展客戶體驗。想要回歸主流零售市場,線上的連接和線下的互動必不可少。 3、轉型風口來臨 就目前市場上較為成熟的大賣場來看,全面整合使用線上的品牌,在這次考驗中反而成功"增粉",阿里巴巴,蘇寧,永輝等品牌均收獲不少新會員。對于傳統大賣場而言,這次也是轉型的絕佳機遇,轉變傳統消費者習慣仍需把握時機。 74個客戶調研全景解讀疫情對市場的影響 02 總結與建議 1、在疫情壓力下,未來約16%的租戶表示可能部分關店,此外還有約11%的租戶會調整開店策略以控制成本。業主應迅速充分溝通并采取穩住租戶的措施,同時可規避未來可能的風險。
2、為共同應對疫情,約六成零售物業業主已發布了租金減免政策,其中多數有效期為0.5-1個月。
但調查顯示多數租戶希望獲得至少1-2個月的免租期,亦有不少租戶表示應視疫情的發展情況而定。業主應就此加強與租戶的溝通。
3、超四成的零售物業業主與超一半的租戶在疫情期間加大了線上平臺投入。業主與租戶可就此共同制定策略,相互配合以擴大線上銷售。
同時,近一半租戶表示加碼線上銷售將成為未來企業的發展策略之一。零售物業業主應借此機會主動進一步探索科技與應用,從會員積分與廣告向更好的線上與線下融合體驗轉型,并借此提升物業的線上銷售業績,對區域經濟做出貢獻。
4、超四成租戶表示未來將采取加大營銷力度,或推出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甚至新概念店鋪等舉措拉動業績。業主應充分利用這一機遇:
短期內,在疫情結束后增加各類營銷活動,包括展會、折扣優惠、Pop-up Store等手段配合租戶展示其新內容,使人氣快速復蘇。
中長期重點關注有推陳出新策略的租戶,借此優化租戶組合,提升物業競爭力。
5、餐飲企業租戶在本次疫情中受創嚴重,尤其大型連鎖餐飲。我們建議餐飲租戶在當下可與業主共同打通線上平臺,加大外賣與企業配餐的業務,并借此形成未來新的發展策略。同時加強對防疫衛生工作的宣傳,消除消費者疑慮。此外,餐飲將是疫情結束后消費者報復性消費的主要業態,我們建議餐飲租戶應提前做好準備。
由于餐飲在未來仍是剛需,現階段的低潮應是餐飲業投資的窗口機會。而大型餐飲企業的暫時性受挫,可能會形成未來中小餐飲品牌彎道超車的機會。
6、建議更多業主方建立自己的線上銷售平臺,整合項目內的各商家通過商場統一的線上交易平臺進行銷售,對項目的整體銷售額及區域內的經濟拉升和稅收等都有帶動作用。
7、大部分品牌在1月23日后銷售額都有較大幅度下降,降幅最高可達近90%,但社區配套商業的下滑幅度相對較少,在30-50%左右。 |
|
原標題:疫情對中國零售物業市場的沖擊有多大? / 編輯:麗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