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良好的人流動線3大衡量指標
可見性:一個商鋪的可見性強弱決定商鋪的所在區域的租賃價值,商鋪被看見的概率越大,消費者經過的頻率也越高,價值也越大。
可達性:可達性和可見性兩者相輔相成,可見性是可達性的基礎,減少消費者疲勞感,經過最少道路轉換的路徑可達性最高。
位置感:降低消費者在動線上的迷失感,動線設計位置感不強,商鋪也減少了被逛的機會,設計之中應提高動線設計的秩序性,提高顧客的位置感。
![1.jpg]()
設計良好的動線6大技巧
![2.jpg]()
● 技巧一:曲直結合
01 | 使消費者對整體格局有所把握,不至于迷失方向。
02 | 走道不能過于平直、單調,一望到底,盡收眼內,而缺乏了逛的樂趣。
03 | 曲與直的變化可以改變動線的心理長度,過長的街區適當的增加曲度,可以產生避免街區過長的心理感覺。
案例:百聯又一城
![3.jpg]()
● 技巧二:角度的處理
01 | 方向的改變要有個過渡,顧客不喜歡被強迫。應平緩地、無意地改變消費者的行進路線,而不是強制性。
02 | 平面動線之內,圓角優于鈍角、鈍角優于直角、銳角不要出現。
03 | 平緩的角度有利于渲染一種愜意的購物氛圍。
案例:日本六本木新城、深圳嘉信貿購物中心
![4.jpg]()
▲平緩的角度——日本筑波水城
![5.jpg]()
▲日本筑波水城的弧度設計
● 技巧三:寬窄的變化
01 | 根據商業體的體量、業態、市場定位、人流量等因素來確定通道的寬度。
02 | 一個是主、次通道的不同寬度設置。
03 | 一些區段,適當的改變寬窄,進行流線型的過渡,或者在變寬的部分結合一些景觀小品、導示設施或休息設施,也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6.jpg]()
![7.jpg]()
![8.jpg]()
● 技巧四:長度的適宜
01 | 一個是平面動線的總長度,要使消費者走盡量少的路,而經過所有的店鋪。
02 | —另一個是單條動線的長度,丌宜直線性過長。直線過長時,采用一定的弧度。
![9.jpg]()
● 技巧五:店鋪臨面
01 | 店鋪不要藏起來,臨街才有錢可賺。
02 | 店鋪臨面和動線長度要結合考慮。從長度的角度考慮,在經過所有店鋪的前提下,總長度愈短愈好。但是如果動線設計適當增加一點長度之外,可以使一部分店鋪的臨面增加,則效果更好。
![10.jpg]()
● 技巧六:中庭核心化
01 | 核心化:受限于地塊的形狀,購物中心建筑內部的公共空間布置手法不同。
02 | 核心最好只有一個,顧客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大面積的商業中心,單個中庭的設置不利于人流的引導,中庭多不怕,怕得是太一樣。
典型案例動線分析
● 上海大悅城動線考察分析
![11.jpg]()
本案地鐵存在兩個接駁連通口,分別是這個地鐵站的1號口及5號口:
1號地鐵口與建筑物的接駁較為合理,能直通商場室內,便捷連接室內交通動線,基本實現地鐵人流動線與室內交通動線無縫連接。
5號地鐵口與建筑物的接駁規劃存在兩大問題:突兀的地鐵出口遮擋了人行道路人的視線,影響行人進入建筑物的意欲;建筑物的出入口過小;不能實現與室內交通動線實現無縫對接;
平面分析:
從建筑物的平面及對出的主干道來看,可把建筑物分為“西北側”及“東南側”兩部分。上海大悅城的人流動線布局初步分析如下:
東南側的交通工具數量明顯多于西北側,削弱了西北側的人流;
東南側的交通工具便捷程度明顯強于西北側,增強了東南側商鋪的可達性。
![12.jpg]()
另外,在垂直動線的規劃上,設置有室內直梯、外圍直梯、快捷扶梯、室內扶梯、貨梯等。總的來說,在上海大悅城的動線組織中,亮點不少,敗筆也不少。分析其優點和不足有助于我們在實際規劃中吸取精華、去其糟粕,具有極好的指導作用。
![13.jpg]()
成都國際金融中心(簡稱“IFS”)動線分析
成都國際金融中心于2014年1月開業,是成都最高端、最國際化的購物中心,集購物、娛樂、餐飲、休閑、藝術于一身的一站式消費目的地。
![14.jpg]()
![15.jpg]()
內部水平動線:
IFS1樓共有5個出入口, 3樓有3個出入口。負1層有1個地鐵出入口;負2層1個地鐵出入口,并設有專門的落客區,乘客可直接乘車至此。
![16.jpg]()
采用“回”字型動線,圍繞中間商鋪形成單一動線,簡單清晰,形成人流回路,可有效避免商業死角。
![17.jpg]()
內部垂直動線:
內部設有6個中庭,每層至少5部扶梯、3部觀光電梯,保障樓層間的通達性;并設有跨層電梯,連接-2F至1F、1F至3F、3F至5F,讓客戶能快速到達目的地。
![18.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