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十年間,已經遍地開花的購物中心經歷了一個關鍵的轉折點,人們對購物中心的需求,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人們在購物中心也從最初的購物為主,到現階段的體驗為主。
我們認為,在一定程度上,購物中心的發展轉折變化在于消費者和購物中心之間的“身份認同”。
人作為群體性生物,出于社交需求和聚合需求,也需要更多的公共空間。在這一背景下,購物中心為人們提供了聚集地,因網購的興起,對于購物,人們有了更多的選擇場所。那么,人們對購物中心這樣一個聚集地,自熱而然的提出更高層面——精神層面的需求,我們將之稱為精神層面的一種“身份認同”。
而目前所有倒下的百貨、空置的購物中心,無一不是存在“身份認同危機”。
一起看看建立“身份認同”的幾種嘗試
1、讓社交化消費場所成為主力店
購物中心以前的主力店是百貨和超市,現在許多購物中心的主力店是快時尚,而未來購物中心的主力店或將成為社交化消費。
華潤五彩城將西區5樓的冰城上方空間,改造成為餐飲主題街區——看臺。公共區域的統一裝修,將西貝、船歌魚水餃、刀小蠻等大眾休閑餐飲包裝起來,既可以觀看冰場,也含有“品味人生”的寓意。
上海靜安大悅城以日漫和國漫風格為主,引入9大優質ACGN(動畫、漫畫、游戲、小說)品牌,包括閱文集團與唐公子的全國首家主題咖啡店、上海首家以動漫卡通游戲為主題的港式茶餐廳、上海首家2in1動漫主題體驗中心、手辦、模玩、扭蛋、動漫衍生品等一系列內容。
在整體以蒸汽魔幻設計風格為主的環境中,這些二次元內容傳播快、高粘性、高消費、強互動、再生產的特點都更容易吸引年輕一代,也更容易產生社交價值。
2、以文化觸動的情景化場景
當人們進到購物中心,聞到一種香味,看到一種花,讀到一本書,體味到一種文化,觸及到人的內心,就可能給商場創造收益,而這種收益是可以無限放大的。
南京吾悅廣場“民國1927”主題街區
北京西鐵營萬達廣場快閃大道POP UP AVENUE。
深圳DDM mall商業廣場打造的廣東首個設計師匠人原創主題街區——叮梆小鎮
中國商業正悄悄的進行一場時態的革命。多元化和個性化的需求、電商的擠壓、同行的競爭、新技術新媒體的推波助瀾,都使得購物中心的生存環境變得更加復雜,
某種程度上,購物中心的前途和命運,就看是否能通過改變與消費者達成新的“身份認同”。
我們認為,購物中心“身份認同危機”的某種破局方向在于:
1、對人們體驗和社交需求的重視程度,將成為為購物中心的核心競爭力。
2、根據項目區位和城市特性,選取建立“身份認同”的社交化消費的購物中心主力店,將是購物中心的重心之一。
3、注重非盒子化的情景式商業街區打造,整合人們精神需求層面的跨界創意資源,是購物中心未來的重要運營手段。
4、“身份認同”之下的經營客群,深耕會員經濟玩法,將購物中心和消費群體緊密聯系起來。
商業項目的打造,也將勢必重點考慮到人群的“身份認同”關系,從而倒逼前期設計、定位、招商等更符合市場與消費者的期盼。
可以預期,人們對商業項目的“身份認同”越早,商業項目將成熟的越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