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主題是從零了解教育綜合體。那么它的來由是什么?
隨著我國的地產經濟快速發展,現在很多的教育培訓行業大家都已耳熟能詳,甚至是成人自己都在購買一些知識付費,所有人或多或少都在接觸教育產業和教育服務業。教育產業的門類非常之廣,且滲透了我們人生的各個階段,什么樣的形態能夠把它綜合在一起呢?那就是這些年市面上各種各樣的教育綜合體項目。
那什么是教育綜合體?
“教育綜合體”,單純的五個字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這個詞用作詮釋一個項目,是無法代表所有教育綜合體或者類似項目的一種特質。不同的教育綜合體項目位置不同,面積大小不同它的概念也是不一樣的。這就要引出廣義的教育綜合體和狹義的教育綜合體的概念,這個稍后再做講解。
其實綜合體這個概念來源于城市,城市綜合體這個概念是什么時候提出的?是1986年,隨著巴黎的城市發展,他們建設開發了巨大的城中之城項目:拉德芳斯。它融合了我們所知的酒店、公寓、商業、休閑娛樂、生活配套以及會議會展等服務功能,是具備現代城市全部功能的一個綜合門類,我們把它叫做城市綜合體。
HOPSCA,在10年前,也就是中國地產最蓬勃發展的時候出現。那時候商業地產剛剛興起,大量中國的shoping mall或商業地產項目常提到這個詞。不難理解,這個詞拆開H代表hotel,O代表office、P代表park,S代表shopping mall,C代表convention,A代表apartment,把這些詞綜合在一起,就是所有的5大核心功能融為一體的城市綜合體。
前些年中國商業地產對HOPSCA的理解,就是可以一站式解決你生活配套中所有的問題。這種項目在經濟發達的城市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例如萬達,凱德此類商業地產做得知名品牌,就都是沿用的這個概念。
那么城市綜合體不叫商業綜合體,是因為它的涵蓋面比較廣。這種多功能的建筑在數量和種類上的積累,綜合不斷形成一種系統。西方就將它定義為城市綜合體。所以說大型的城市綜合體,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一種產業新城或城市的概念。因為巴黎拉德芳斯的規劃也不是一棟建筑,而是整個的商務建筑群。
教育綜合體區別于城市綜合體,因為它是融入城市體的一部分。2015年浙大民辦教育研究中心的兩位老師,提出了城市教育綜合體的概念,把教育綜合體放到城市概念中,得到了社會和業界的認知。
張聚杰老師把城市教育綜合體定義為城市核心服務,以教育為核心服務內容,以學生家長為服務對象,結合校內外教育,教育服務于體驗消費等業態的城市復合體。
而我更愿意把它叫做成長復合體,因為成長復合體才能定義到教育二字,跟隨一個孩子或者跟隨我們普通的任何一個人,從他的知識儲備,從他的心靈的塑造,從他的強身健體方面,他是整個系列的氛圍打造和提供配套功能的服務。
HOPSCA在當年是一個資源共生、聚合、增值的全新地產模式的概念。
這種概念基于當時的時代特征,是引領了當時整個商業地產的發展,也給我們帶來很多耳熟能詳的商業地產項目的。但由于現在互聯網的出現和時代的變遷,這個詞已經沒有當時的熱潮了。
再看教育綜合體,更多的人會用英文也就是Education complex或者education mall來描述,從中文角度來說,它就是綜合體三個字。
這里我們要思考一下,狹義的綜合體它可能就是一個場景,一間教室或者一個培訓機構。無論大小,如果能起到綜合的效應,也可以把它定義為教育綜合體。廣義的綜合體是城市概念,也來源于城市綜合體。
那么城市是什么概念?比如說現在大學城的概念就是教育綜合體,雖然很寬泛,但可以將其定義成廣義的成型教育綜合體。
之前也說過教育綜合體,是涵蓋人一生教育的一種實體形態。大家可以發散一下思維,想想身邊周圍能接觸到的一些建筑,有沒有這樣的一個復合體,與孩子相關,甚至與大人相關,每天都會有人聚集在一起學習,那么它是否能叫一個綜合體呢?
其實現在有很多創業咖啡,例如北京的創業大街,它更多的是一種培訓集會,大家互相交流學習的場景,但也可以把它定義成為教育綜合體的某一細分門類。
因此廣義的教育綜合體,泛指的面非常廣,而我們就需要立足于當下,立足于每個人的思維,從事的行業和接下來所要做的項目,要怎么樣找準自己的定位,然后去打造自己的一個教育綜合體的產品形態,這個是很關鍵的。這里也希望大家能從廣義和狹義去思考,你真正要做的教育綜合體是什么樣子?
現在的教育綜合體隨著時代消費的升級,帶來了很多跟教育業態融合的一些配套功能,比如書店、餐飲、購物、瑜伽等。
這里就產生了兩種類別,一種是具備生活配套服務功能的,在這里不僅能夠享受教育和知識的購買,還可以進行一些簡餐,交流,居家服務,咖啡吧,生活配套等,這是一類教育綜合體。
還有一種教育綜合體,是純粹的教育門類。比如一個2000平米左右的校區,在這個校區里是教美術、舞蹈、樂器等等。在這個校區里面是沒有任何吃喝玩樂的。通過對比我們可以看到這兩類教育綜合體的區別。
具備生活配套的教育綜合體,它是一站式的,是會給大家呈現出理想中的一種形態:孩子上課的時候,父母可以在旁邊的書店里喝咖啡、休息、跟朋友聊天,亦或在旁邊瑜伽店,美容店,練瑜伽、做美容。
而這也是很多教育綜合體項目比較喜歡的,因為這種生活配套服務功能的商業業態,承租力比較強,如咖啡店,快餐飲,奶茶這一類的消費剛需,承受力強的一層沿街門面的商業空間,租賃起來,能承受的單價高,駐場的周期很快,他能承擔這樣的高昂房租成本。
另一種純教育綜合體沒有任何生活配套服務的,基本上就不會選擇房租高的一層,至少在二層以上,大多以三層為主,一層就是餐飲店,干洗店,便利店這樣的生活配套服務,這樣就形成一個很好的商業生態。所以教育綜合體其實是商業生態里面的一個細分類別,不算小眾但絕對是剛需。我們可以從這兩個維度給大家再去進行一個思考。
這些年給大家提出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就是兒童概念,教育綜合體的一個隱形特征,就是他的本源,就是關注的人的成長。
人的成長用我們的一句老話來說就是3歲看小,7歲看老,很多人可能認為兒童時期到7歲就已經結束了,然后從7歲到18歲是少年時期。其實不然,實際上聯合國包括一些國際組織給兒童兩個字的定義,是指在18歲以前的都是兒童。他們給兒童的定義是非常寬泛的。
超市從80年代至今已經迭代了很多版本。從小賣部、零售店,到現在的無人超市,短短的30年里,整個購買場景發生了非常大的一個變化。但是反觀現在的教育場景或者教育空間,它的變化并不是很大。這種關注人性、人文關懷、人的體驗感的層面還是比較少的,所以國家這些年也提出了兒童友好型城市概念。
兒童友好型城市就是之前講的城市綜合體,我們先打造兒童友好型城市,然后在兒童友好型城市的基礎上,把兒童友好的理念,滲透在城市的方方面面。
所以教育綜合體的未來就是怎么樣去貼近孩子的成長。我們可以先從教育的這個場景出發,去打造兒童友好這四個字。比如說在社區里設立兒童學習室,在商業空間里設立母嬰室等等,所以與兒童友好這個詞相關聯,這實際上是讓家長放心,提供一個讓家長和孩子能夠互相關注,又能互相陪伴的一種空間形態。
那對于10多歲孩子來說,他們能到教育綜合體里來做什么?他可以來上一些補習課,他可以自己來練練籃球,來玩一玩比較喜歡的這種游戲。
從兒童友好和教育綜合體的結合點來說,教育綜合體缺失的東西太多了。從我們的環境氛圍,人的教育培訓理念,我們的員工團隊,我們項目的啟動者,甚至從我們構建實體產品的這種角度來說,可能關注兒童的都太少了。
怎樣把兒童友好和這種大家愿意到這里面來進行停留、學習、成長的空間打造好,是我們現在需要關注的,所以說兒童友好是未來一個教育綜合體的靈魂。
從覓思來講,一定是要做教育綜合體的,做教育,也是做未來的教育。做未來的教育就是解決大家現在看到的這種痛點、缺失點、矛盾點。比如說出去覺得停車不方便,帶寶寶在餐廳里吃飯沒有嬰兒座椅,這些都是矛盾點。
所以未來的教育一定是關注人的,關注兒童成長的,關注教育的本質,讓大家在沒有感知的狀況下去成長,這不一定是一種課,這其實滲透在我們的生活中的每一個環節的。
做商業和教育結合,教育是沒有辦法替代商業的功能,所以教育和商業都需要把各自的事情做好。現在很多的商業綜合體,做的是富麗堂皇、眼花繚亂,比如在商場里邊能開小火車,孩子坐著小火車在商場里面轉。有的商場里邊有真冰的滑冰場,有的有大型的游泳池。
像成都的環球中心,它有170多萬方,是全球最大的單體建筑,它里面有非常大的一個酒店,然后配套設施有游泳池,可以沖浪,綠化也很漂亮。這種商業形態讓大家的體驗非常好。那什么是美好的商業?現在我們也在向先進的理念去學習,向傳統文化去挖根,然后去考慮我們該怎么做自己的美好的商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