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上午,合肥市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2008年合肥國民經濟運行情況:2008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環境,合肥堅定信心、排難而進,采取一系列措施力保經濟增長,全年經濟總體呈現高位運行、質量穩定、需求平穩、結構優化的發展態勢。
經初步核算,合肥2008年生產總值(GDP)達1664.8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7.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5.2億元,增長7.3%;第二產業增加值834.92億元,增長21.7%;第三產業增加值724.72億元,增長13.3%。經濟總量占全省比重為18.8%,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按戶籍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為34482元(按年末匯率折合約5048美元),比上年增加6348元。
2008年,合肥各項主要經濟指標繼續在高位平臺上運行。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2078.37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606.29億元,增長26.3%;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838.64億元,增長40.3%;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88.36億元,增長25.5%;進出口總額為77.08億美元,增長23.4%;實現財政收入301.21億元,增長40%,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60.94億元,增長57.8%。預計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15590元和5300元,增長16.1%和18%。
預計,在全國26個省會城市中,我市GDP、地方財政收入、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五項指標增速均名列前茅。值得一提的是,節約能源成效顯著,全市33戶重點能耗工業企業的萬元產值能耗為0.45噸標煤/萬元,同比下降15%,受此拉動,全年GDP能耗下降4.3%的目標能夠超額完成。
一年辛苦耕耘,九個“首次”成績閃亮。2008年,合肥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歷史性地躍過2000億元大關;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首次突破1000億元;建筑業總產值首次突破800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在中部六省會城市中投資規模首次超越鄭州,位次前移至第3位;財政收入首次突破300億元;三縣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首次同步跨越百億大關;長豐產值首次突破百億元;肥西產值首次邁上200億元新臺階;農民人均純收入首次突破50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