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廣東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開展解放思想學習討論活動與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強大動力,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堅決執行中央宏觀調控政策,成功戰勝低溫雨雪冰凍、超強臺風和洪災等嚴重自然災害,全力支援地震災區抗震救災和恢復重建工作,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全省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持續改善。
一、綜合
初步核算,2008年全省生產總值35696.46億元,比上年增長10.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970.23億元,增長3.7%;第二產業增加值18402.64億元,增長11.4%;第三產業增加值15323.59億元,增長9.1%。在第三產業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長7.0%,批發和零售業增長11.2%,住宿和餐飲業增長11.8%,金融保險業增長11.0%,房地產業下降4.8%,其他服務業增長13.3%。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54.1%。民營經濟增加值15133.33億元,增長9.5%。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37588元,增長8.7%。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5.6%,其中食品類上漲13.2%。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3.1%,其中生產資料上漲3.7%,生活資料上漲2.0%。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7.9%,其中燃料、動力類上漲15.1%,黑色金屬材料類上漲19.2%,有色金屬材料和電線類下降4.7%。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上漲8.6%。農產品生產價格上漲16.5%,其中谷物上漲11.0%,蔬菜上漲12.0%,水果上漲10.8%,油料上漲15.0%,畜產品上漲24.9%。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14.5%,其中化肥上漲25.9%,農藥上漲2.2%。商品零售價格上漲6.0%,其中城市上漲6.0%,農村上漲6.2%。
年末全社會從業人員5460萬人,比上年末增長1.1%。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98.50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10.8萬人。年末城鎮實有登記失業人員38.0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56%,比上年末上升0.05個百分點。
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產業結構不合理、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區域發展不協調、體制機制不完善等深層次矛盾依然突出,嚴重自然災害、國際金融危機等國內外因素帶來新的困難和挑戰,表現在出口增速大幅回落,資源、環境約束加劇,就業形勢嚴峻,城鄉居民增收難度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及維護社會穩定壓力增大等。
二、農業
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499.94千公頃,比上年增長0.8%。糖蔗種植面積136.04千公頃,下降1.2%;油料種植面積323.87千公頃,增長4.3%;蔬菜種植面積1112.63千公頃,增長4.5%。
全年糧食產量1243.44萬噸,下降3.2%;糖蔗產量1079.30萬噸,下降1.6%;油料產量81.54萬噸,增長4.9%;蔬菜產量2431.43萬噸,增長3.4%;水果產量983.49萬噸,增長3.5%;茶葉產量4.84萬噸,下降1.1%。
全年肉類總產量411.96萬噸,增長6.8%;其中豬肉產量253.96萬噸,增長7.9%;禽肉產量146.24萬噸,增長6.5%。全年水產品產量680.39萬噸,增長2.4%;其中海洋捕撈153.83萬噸,增長2.4%;海水養殖222.98萬噸,與上年持平;淡水捕撈12.49萬噸,增長5.6%;淡水養殖291.09萬噸,增長4.2%。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全部工業完成增加值17254.04億元,比上年增長12.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下同)完成工業增加值15272.84億元,比上年增長12.8%。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長7.8%,民營企業增長19.3%,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增長10.9%,股份制企業增長17.0%,集體企業增長9.9%,股份合作制企業增長5.7%。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長14.2%,重工業增長12.2%,輕重工比例由上年的39.2:60.8變為40.7:59.3。
九大支柱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3.4%,其中三大新興支柱產業增長13.9%,三大傳統支柱產業增長12.7%,三大潛力產業增長12.0%。三大新興產業中的電子信息、電氣機械及專用設備、石油及化學增加值分別增長17.6%、13.3%和8.9%;三大傳統支柱產業中的紡織服裝、食品飲料、建筑材料分別增長12.3%、11.1%和15.1%;三大潛力產業中的森工造紙、醫藥、汽車及摩托車分別增長9.8%、13.7%和12.6%。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5.3%。高技術制造業增長16.5%。六大高耗能行業比上年增長9.4%,其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長13.2%,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下降5.7%,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14.2%,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長20.5%,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增長6.6%,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下降1.5%。
2008年1-11月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74.3。資產貢獻率10.6%,資本保值增值率108.2%,資產負債率59.4%,流動資產周轉次數2.52次,成本費用利潤率4.1%,全員勞動生產率123416元/人年,產品銷售率97.0%。實現利潤總額2130.34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3.1%。虧損企業10799家,比上年同期增長30.2%;虧損企業虧損總額493.1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2.4%。
全年資質等級以上建筑企業4470個,比上年增長6.2%;實現增加值1148.60億元,比上年增長11.7%;實現利潤總額115.77億元,增長21.8%;利稅總額270.13億元,增長31.7%。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181.38億元,比上年增長16.5%。其中基本建設投資5231.63億元,增長17.1%;更新改造投資1396.54億元,增長16.6%;房地產開發投資2932.34億元,增長16.8%。分城鄉看,城鎮投資8801.40億元,增長17.0%;農村投資2379.98億元,增長14.8%。分投資主體看,國有經濟投資2766.26億元,增長17.2%;非國有經濟投資8415.12億元,增長16.3%;其中民營經濟投資4258.86億元,增長20.1%。分地區看,珠三角地區投資7827.27億元,增長13.5%;東翼地區投資861.73億元,比上年增長22.4%;西翼地區投資613.06億元,增長20.6%;北部山區投資1445.36億元,增長21.8%。
分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110.08億元,增長49.4%。第二產業投資3934.56億元,增長12.1%;其中工業投資3912.32億元,增長12.3%。第三產業投資7136.74億元,增長18.7%。
在房地產開發投資中,商品房住宅投資2132.52億元,增長18.9%;經濟適用房投資8.61億元,下降16.2%。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積22992.63萬平方米,增長14.4%,其中商品住宅18022.38萬平方米,增長14.4%。商品房竣工面積4359.24萬平方米,增長8.2%;其中住宅3476.22萬平方米,增長5.0%。商品房銷售面積4824.41萬平方米,下降22.4%;其中住宅4378.37萬平方米,下降22.7%。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積1824.61萬平方米,增長15.5%;其中住宅1030.66萬平方米,增長37.1%。經濟適用房施工面積78.91萬平方米,下降7.1%;竣工面積6.50萬平方米,下降75.0%;銷售面積6.83萬平方米,下降95.3%。
五、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772.21億元,比上年增長20.3%。分地域看,城市消費品零售額9593.27億元,增長20.3%;農村消費品零售額3178.94億元,增長20.6%。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10816.47億元,增長20.8%;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1882.45億元,增長21.8%;其他行業零售額73.29億元,下降35.2%。
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中,糧油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36.4%,肉禽蛋類增長19.7%,服裝類增長20.4%,汽車類增長19.0%,石油及制品類增長34.3%,日用品類增長12.8%,文化辦公用品類下降3.4%,通訊器材類增長3.5%,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20.4%,建筑及裝潢材料類下降30.4%,家具類下降10.0%,化妝品類下降5.5%,金銀珠寶類增長6.8%。
六、對外經濟
全年進出口總額6832.6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7.8%。其中,出口4040.97億美元,增長9.4%;進口2791.64億美元,增長5.4%。出口大于進口1249.33億美元,比上年增加204.9億美元。
全年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191.67億美元,增長11.9%;其中,制造業占59.4%,房地產業占17.3%,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占4.4%,批發和零售業占5.9%,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占3.7%。
全年經核準境外投資協議金額21.8億美元;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68.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5.6%;對外勞務合作完成營業額5.84億美元,下降7.2%;年末在外人員34594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