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省各族人民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科學發展、改革開放、改善民生等重點任務,繼續解放思想,奮力攻堅克難,推動全省經濟較快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振興吉林老工業基地邁出了新的步伐。
一、綜 合
國民經濟持續較快發展。初步核算,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6424.0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6.0 %。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16.70億元,增長9.5%;第二產業增加值3064.63億元,增長17.2%;第三產業增加值2442.73億元,增長16.7%。按常住人口計算,當年人均GDP達到23514元,增長15.7%。產業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三次產業比例為14.3:47.7:38.0,第一、二、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8.1%、50.1%、41.8 %。民營經濟主營業務收入增長33.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單位能耗降低6.96%。
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先高后低。全年居民消費價格上漲5.1%,漲幅提高0.3個百分點。其中,農村上漲5.3%,城市上漲5.1%。分八大類別看,食品類價格上漲12.3%(糧食價格上漲3.7%),煙酒及用品類價格上漲3.4%,衣著類價格上漲1.5%,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價格上漲2.6%,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類價格上漲1.8%,居住類價格上漲4.2%,交通和通信類價格下降2.3%,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下降0.3%。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27.3%,漲幅提高21.3個百分點;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4.9 %,漲幅提高2.2個百分點;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11.3%,漲幅提高6.1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上漲7.3%,漲幅提高3.4個百分點。
財政收入增長加快。全年完成一般預算全口徑財政收入845.20億元,增長30.2%。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422.77億元,增長31.8%,增幅高于上年1.1個百分點。全年稅收收入311.10億元,增長31.0%。其中,企業所得稅42.57億元,增長44.7%。稅收收入占地方級財政收入的比重為73.6%,下降0.4個百分點。全年完成地方財政支出1180.12億元,增長33.5 %,增幅高于上年10.5個百分點。其中教育支出188.03億元,增長30.2%;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00.25億元,增長29.7%;醫療衛生支出59.52億元,增長40.7%;環境保護支出45.61億元,增長89.8%;交通運輸支出29.30億元,增長24.7%。
二、農 業
農業獲得大豐收。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6586.8萬畝,增長1.3%;糧食總產量2840萬噸,增長15.7%,創歷史最好水平。其中,玉米產量2083萬噸,增長12.3%,單產7127公斤/公頃,增長13.0%;水稻產量579萬噸,增長15.8%,單產8790公斤/公頃,增長17.8%。
畜牧業發展勢頭強勁。2008年,我省畜牧業發展速度、效益均創歷史最高水平。全省豬、牛、羊、禽出欄量分別發展到2450.0萬頭、435.6萬頭、395.0萬只、5.36億只,分別增長11.4%、3.7%、8.2%和7.5%。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384.48萬噸、127.0萬噸和65.0萬噸,分別增長10.6 %、12.4 %和35.4 %。畜牧業產值751億元,增長10.0 %。
新農村建設取得可喜成果。新農村建設試點實施1000個村,并在6個縣(市、區)整體推進試點。
食品質量安全工作穩步發展。全省有效使用綠色食品標志產品683個,有機食品240個,無公害農產品1814個,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570個,環境監測面積達到3600萬畝。全省“三品”(綠色食品標志產品、有機食品、無公害農產品)當年產量2879萬噸,實現產值406億元,帶動農民增收43億元,帶動農戶232萬戶,帶動從事“三品”生產的農戶戶均增收1860元。
農產品加工保持快速發展。到2008年底,全省較大規模的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達到3510個,增長7.0%;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86億元,增長31.0%;糧食加工量達1400萬噸;畜禽屠宰加工量達3.1億頭(只),增長5.4%;農產品加工業銷售收入1860億元,增長18.5%。
林業經濟、園藝特產業加快發展。全省實現林業產值538億元;實現園藝特產業產值474億元。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高速發展。全省農機總動力達到1800萬千瓦,增長7.3%。主要農業機械與設備均有增加,其中擁有大中型拖拉機20.1萬臺、排灌機械45萬臺、農用水泵47萬臺,分別增長21.8%、0.9%和6.8%。農田水利建設進一步加強,農田有效灌溉面積和旱澇保收面積分別達到167.89萬公頃和102.31萬公頃,提高2.3%和6.1%。農村用電量達到34.68億千瓦時,增長6.3%。吉林增產百億斤商品糧能力建設規劃作為省級第一個增糧工程,獲得國務院批準并啟動實施。
全程農機化示范區建設取得新突破。啟動30個縣(市)全程農機化示范區建設,機械綜合作業率達到48.2%。扶持發展農機大戶483戶和農機專業合作組織64個,示范作業面積200萬畝。截至2008年末,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已發展到4806個,加入農戶72萬戶,帶動農戶135.7萬戶,分別占全省農戶總數的21.2%和34.0%。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穩步增長。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2491.2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8.6 %。其中輕工業增加值638.58億元,增長27.0%;重工業增加值1852.69億元,增長16.0%。
優勢和特色產業增長加快。在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石油化工、食品加工、醫藥制造和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它電子設備制造業共完成增加值1644.86億元,增長17.0%,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66.0%,拉動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5個百分點,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61.6%。
贏利能力有所下降。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在面臨諸多不利因素的情況下實現利潤353.80億元,下降17.9%。
民營工業快速發展。截至2008年末,全省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3340戶,比上年末增加871戶,實現工業增加值919.04億元,增長37.3%,增幅高于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長水平18.7個百分點;實現利潤124.45億元,增長48.8%。
建筑業平穩較快發展。全年資質等級以上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企業完成總產值962.79億元,增長30.4%;實現工程結算收入809.44億元,增長19.2%;建筑施工面積5143.58萬平方米,增加557.48萬平方米,增長12.2%。其中實行投標承包面積4400.61萬平方米,占全部施工面積的85.6%;竣工面積2560.13萬平方米,增加17.52萬平方米,增長0.7%。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保持高速增長。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608.20億元,增長40.1%。人均投資突破2萬元,達到發達省份水平。其中,城鎮投資4687.35億元,增長40.3%,農村投資920.85億元,增長38.9%。
工業投資增長加快。全年城鎮工業投資2571.65億元,增長48.2%,對全社會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達62.1%。分行業看,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農副產品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業和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的投資完成情況較好,分別完成投資179.09億元、166.15億元、175.40億元和327.56億元,增長16.4 %、47.3%、25.3%和32.7%。
非國有投資高速增長。全年城鎮民間投資3154.03億元,增加1005.52億元,增長46.8%,高于全省城鎮以上投資增幅6.5個百分點。全年城鎮外商和港澳臺商投資243.37億元,增加44.65億元,增長22.5%。非國有投資占城鎮投資的比重達到72.5%,提高2.2個百分點。
基礎建設力度增強。全省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投資971.93億元,增長50.0%,占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比重為20.7%。總投資3000萬元以上的項目4755個,億元以上項目766個。長白山旅游機場于北京奧運會開幕前正式通航。
房地產開發運行平穩。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625.43億元,增長27.6%。商品房竣工面積1056.00萬平方米,下降18.3%;商品房銷售建筑面積1377.90萬平方米,增長6.6%。其中,銷售住宅面積1202.82萬平方米,增長1.6%。商品房屋空置面積495.69萬平方米,下降9.3%。
五、國內貿易
消費品市場穩中見旺。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84.26億元,增長24.3%。其中,城市消費品零售額1939.38億元,增長24.2%,占消費品零售總額的78.1%;農村消費品零售額544.88億元,增長24.6%,占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1.9%。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2127.91億元,增長23.7%;住宿、餐飲業零售額354.67億元,增長28.1%;其他行業零售額1.68億元,下降36.3%。
消費結構升級加快。在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企業零售額中,汽車類增長50.2%,家具類增長20.0%,金銀珠寶類增長27.8%,建筑及裝潢材料類增長4.9倍,石油及制品類增長25.2%,日用品類增長3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