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并購重組
8月9日,華潤創業和Tesco樂購英國總部同時發布公告稱,雙方已簽署諒解備忘錄,利用各自的零售資源在華組建合資公司。10月2日,Tesco集團宣布,將中國大陸零售及房地產物業和現金43.25億元注入華潤創業子公司利原,打造一家多元化零售商。完成交易后,華潤創業及特易購于利原的持股量分別為80%及20%。該交易將在2014年上半年完成。
10月15日,物美商業與卜蜂蓮花董事會簽訂框架協議,由物美收購卜蜂蓮花位于大陸除廣東、湖南省以外的全部共計36家門店,代價是23.45億港元,雙方為交叉持股。不過在12月16日,卜蜂蓮花發布公告稱,與物美商業之前宣布的分店轉讓及互購股份的合作協議已失效,雙方未能就交易主要條款取得進展,認購事項將不會繼續進行。
點評:在零售業步入慢增長之時,企業效益也開始呈兩極分化趨勢,無論是大魚吃小魚還是強強聯合,并購都被零售企業視為“救命稻草”。
關鍵詞:出售
7月百佳超市將被出售的消息引發業內關注,和記黃埔發表聲明,表示旗下屈臣氏集團,正就以“百佳”為主要品牌經營的超市零售業務,進行策略性評估,以期為股東帶來最大利益。而百佳的出售也引起了包括華潤、中糧、永旺等多家企業的競購。然而,就在外界紛紛猜測百佳到底花落誰家時,10月18日,和記黃埔宣布,決定目前不會以私人交易的方式出售百佳超市(百佳)業務,并繼續加速落實增長策略,特別專注于中國內地市場。
8月29日晚間,和記黃埔發布公告,擬以13.92億港元作價,出售附屬公司RhineRise的股份,另以約2.42億港元作價轉讓RhineRise貸款;長江實業旗下的長江中國物業則以16.34億港元出售BEL股份。RhineRise及BEL各持有廣州西城都薈廣場50%股權。和黃表示,預期交易完成時,將錄得約4.93億港元的未經審核收益,出售的款項凈額用作一般營運資金。
點評:李嘉誠在資本市場向來長袖善舞,出售低回報的資產套現,轉而投入高回報的產業。此次意圖出售百佳、拋售廣州物業,脫港入歐是外界對其經營策略的普遍猜測。
關鍵詞:O2O線上線下融合
12月10日,海印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與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廣州市分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就“海印生活圈”體系中相關項目及未來在通信業務領域合作事宜達成協議。利用商戶的實體資源,通過O2O模式,打通線上線下渠道;形成立體化海印會員體系,并在此體系的基礎上,進行全渠道全方位精準營銷。
12月25日,摩登百貨網上商城“摩登網”(IMOPARK.COM)正式上線,整合八家直營店1000余個品牌,同時依托北京路店為實體,率先開設100多平方米的網店體驗場所,朝著“實體店+電子商務+移動技術”的經營模式轉變。
點評:面對電子商務的沖擊,本土傳統的百貨和商業地產營運商也開始了轉型,通過搭建O2O消費體驗平臺,打通線上線下“任督二脈”,以期奪回以往流向電商的市場份額。
關鍵詞:體驗式營銷
11月8日,廣百百貨打造的“廣百之夜”邀請了超過600個真人模特、逾百場時裝秀與市民零距離接觸;各樓層布置成奇幻3D場景和童話城堡的布置, 把促銷包裝成了派對,給消費者以線上消費無可代替的官感體驗。12月1日,新光百貨南海店冬季會員答謝盛典上,主辦方極力營造濃郁的異國風情格調,讓顧客享受到更多體驗式營銷的樂趣。
12月14日,東方廣場全新“體驗式”項目東方兒童世界(Kid's City)全面開業,經營面積達到36000平方米,薈萃兒童主題百貨、兒童教育培訓基地、嬰童孕主題攝影、兒童主題樂園、兒童主題餐飲、兒童共享服務區等功能于一體,致力打造成為全市最大兒童體驗綜合體。
今年圣誕,投入幾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做圣誕裝飾的廣州商場不在少數。除了浪漫海洋風、甜美樂園、華麗圣誕等創意主題布置,不少商場還下足血本,引進本土難得一見的HelloKitty、多啦A夢展,吸引顧客消費。
點評:為擺脫淪為電商“試衣間”的尷尬,本土零售業已率先打響了營銷戰,把注意力從商品管理轉向顧客體驗,精心設計和銷售自己所能提供給消費者的“體驗”,從而走出只會打“價格戰”的怪圈。
關鍵詞:升級轉型
4月29日,定位為年輕時尚類百貨的風尚廣百GBF北京路店成功轉型為華南地區首家黃金珠寶專業店——廣百黃金珠寶大廈。廣百黃金珠寶大廈經營足金、千足金飾品、擺件、金條、鉆石、翡翠、珠寶等上萬種商品,為市民提供珠寶檢測、鑒定。廣州首條黃金大道、集結近300公斤的黃金、價值近6億的翡翠珠寶同時亮相廣百黃金大廈。
9月13日,摩登百貨北京路店轉型為奧特萊斯,面積達1.8萬平方米,是廣州市中心最大的奧特萊斯。
11月30日,本土高端百貨名牌友誼商店,將其位于天河北時代廣場的店整體轉型為奧特萊斯店,成為天河首家百貨奧特萊斯商場,總規模達2萬多平方米。
11月30日,中華百貨推出“皮鞋皮具館”,對富一城后區近5000平方米進行裝修改造和品牌招商,引進以鞋類為主的知名品牌近70個,成為泛中華廣場商圈內規模最大的鞋類經營場所。中華百貨的經營面積也由目前的1.4萬平方米擴容至2萬平方米。
點評:單純依靠店面數量和規模獲取競爭優勢的發展并不具備可持續性,百貨要根據企業自身特點,做出特色才有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