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增城有這樣一個說法:“去增城沒看過掛綠,就不算到過增城。” 掛綠作為荔枝中的珍品,深受歷代文人逸士所詠贊,“南州荔枝無處無,增城掛綠貴如珠。”掛綠荔枝曾以55萬元人民幣一粒拍賣成功,因此名傳四海,慕名前來者眾。 如今,掛綠已成為增城的象征,西園掛綠母樹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現以掛綠母樹為中心,總建筑面積為50000平方米的掛綠廣場,是增城市首家集購物、美食、娛樂、休閑、旅游、觀光于一體的大型購物中心,成為增城消費者購物的首選。 增城首個地標性商業項目 2002年,增城的商業遠不如今天繁榮,市區還沒有一個大型的購物廣場,外來人口不多,商業也只是停留在零散的街道商業階段(中山路、和平路)。 當年面對這樣的市場空白,百花集團準備投資1. 4億元,開發增城首個大型商用物業,建一個有增城地方特色、屬于增城人的廣場。“我們考慮到,掛綠在增城人民心目中是一種文化的象征,將商場取名為掛綠廣場,把千年掛綠母樹、百年商業旺地結合并提升,是最適合不過的了。”掛綠廣場總經理宋德明表示:“希望掛綠廣場能與掛綠母樹一樣,聞名遐爾,傲視群芳。” 當初的一腔熱血造就了今天的掛綠廣場。掛綠廣場設計為八層的商城及地下停車場,樓層功能明晰,商品結構齊全,名牌產品云集,目前進駐的商戶已達千多戶。其中包括,深為廣大市民所熟悉的大型綜合超市——華潤超市、麥當勞、屈臣氏;白領所鐘愛的百麗、古川琦、雅圖等品牌;年輕一族喜愛的阿迪達斯、匡威、佐丹奴、堡獅龍等;云集全國各地美食的掛綠廣場美食街,協亨手機城、電腦城;穗港龍海鮮酒家以及增城首個的大地數字電影院。 正是在掛綠廣場的帶動下,商場培養了第一批本地的私人企業主、個體戶,大多數經銷商都是在掛綠廣場起家,不少已成長為當地的納稅大戶,為增城的經濟發展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走出增城特色道路 2002年開業以來,掛綠廣場順應時代潮流發展,經受住非典的嚴峻考驗,以其大型和綜合經營著稱,"掛綠廣場"品牌已經深入人心。據統計,截止到2013年,掛綠廣場客流量突破每月100萬人次。談及掛綠廣場的成功,宋德明將其歸納為兩個原因:堅持自身特色的市場化路線和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風景。 廣場開業之初,許多知名品牌商家都進駐了掛綠廣場,但是開荒牛并不容易做。商場堅持由市場調節業態的做法,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經過多年的發展,商場的業態逐漸變成了目前的狀態,這個業態不一定是最高端的,但是一定是比較合適增城市場,也是實踐證明能夠生存下來的商業模式。“我們不以經驗主義,不以專家意見,不以其他廣東大型商場做教材,尊重市場調節機制,堅持走市場化路線。” 與其它大多數購物中心相比,掛綠廣場還擁有別的地方難以企及的文化沉淀和名勝風景。廣場南部,以享譽中外的增城掛綠荔枝母樹為軸心,建有一個直徑40米的圓形掛綠荔枝園,周邊有5米寬護園河,河邊外延50米寬的觀賞廊。廣場中部:由花壇、雕塑、奇石、露天吧組成,是市民、游人休息、健身、集會、交流的輕松場所。此外,掛綠廣場還擁有著無比珍貴、不可復制的西園掛綠母樹,每年新增旅客絡繹不絕,給掛綠廣場帶來不少知名度和消費資源。 主動應對外部挑戰 作為廣州東進戰略的主要區域,增城的區域發展不斷提速。掛綠商圈作為荔城重點商業發展區域,板塊內將規劃建設歌劇院及博物館,中心知識城、新塘及增城經濟開發區等產業鏈高企的逐步增多,將帶來長期高端消費人群超過700萬。東匯城、萬達廣場等新建商業項目以規模大、投資額高等特點推動著增城商業網絡與格局的變化,掛綠廣場傳統“老大”的地位正在受到挑戰。 “我們一直在穩中求進,調整廣場內部不合理的業態,規范商戶的經營,更新硬件等細節下手,力求把經營中的方方面面做得細致。”宋德明表示。 2006年電腦城開業;2011年,掛綠廣場官方微博正式上線;2012年,掛綠廣場進行全面升級改造,潮流運動城開業;2013年掛綠廣場開通微信平臺;2014年美食新天地開門迎客。每一個細微的改變,都推動著掛綠廣場朝越來越好的方向前進。 隨著高校的不斷擴張,多個著名廣東高校在增城設立了學院,學生人數達十多萬人,未來還將有更多民辦高校落戶增城,高校經濟在增城已經悄然形成。針對大學生這一群體的龐大市場前景,商場還特意劃分區域設立"潮流特區"、"時尚基地""數碼世界"等吸引年輕消費群。一到節假日,愛好時尚新鮮的大學生們總會結伴而來,已成為掛綠廣場一道亮麗的青春風景線。 經過多年的人氣積累和良好的品牌美譽度,承載著濃厚的文化底蘊,掛綠廣場不僅是文化與商業的完美結晶,更是消費者到增城品味掛綠文化,享受購物、飲食、休閑、娛樂一站式的最佳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