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3 財政扶持力度仍不夠
在財政支持力度上,重慶市的力度比廣東省大。從2003~2007年,廣東省每年安排2億元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扶持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發展,占地方財政資金的0.7%。而重慶市2008年安排了8000萬元中小企業專項資金,占地方財政資金的1.02%;此外,市和區縣政府也在財政預算中安排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并逐年增長。而廣東省2008年的中小企業專項資金尚未落實。
在信用擔保方面。近年來,廣東省努力推動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和擔保體系建設、搭建銀企合作平臺、開設中小企業信貸品種和降低融資門檻等,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尤其是擔保體系建設取得了起步晚,但起點高、規模大、效益好的成績。但在財政出資成立擔保機構等方面,重慶市的力度較大。重慶市與國開行合作,由市財政和市國開行各出資1億元成立了市級信用擔保機構。而廣東省財政目前還沒有安排過資金成立擔保機構。
政府管理要求提高而服務不到位制約了中小企業的發展。同時,作為市場經濟弱勢群體的中小企業尤其是規模以下工業,本應得到政府更多的關注,但由于服務不到位,中小工業企業仍難以從政府得到足夠的支持。
相關鏈接
前8月粵出口增速降38%
據廣東省中小企業局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8月全省民營經濟單位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415.7億元,同比增長16.8%,比去年同期增速下降了8.3個百分點。而在民營經濟出口增速方面,今年1~8月全省私營企業完成進出口693.7億美元,同比增長12.4%,其中出口436.7億美元,同比增長5.8%,比去年同期增速下降了38個百分點。
數據同時顯示,今年1~8月,全省完成生產總值21900億元,同比增長10.6%。來源于廣東省的財政總收入達6183億元,同比增長27%。其中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面對著宏觀形勢趨緊大環境的不利影響,依然呈現出較強的抗風險能力,繼續保持平穩增長態勢。
八成玩具廠依賴代工
廣州玩具協會會長廖燕純說,廣東有30000多家玩具實體企業,其中有高達80%的廠商完全依靠外部市場的代加工訂單生存,這樣一個貿易依存度很高的行業,受到國外經濟蕭條負面影響的廣度和深度還在繼續擴大。
海關總署官方網站顯示,今年前7個月,由于人民幣的升值和不斷上升的生產成本,中國玩具出口企業減少了一半。中國具有玩具出口實績的企業為3507家,較上年同期減少了53%。
廣州玩具和禮品行業協會秘書處的調研報告顯示,廣東的玩具廠商出現了“轉產、轉移和轉出”現象,還在勉強維持生產的玩具廠商,不得不縮小生產規模、裁員甚至拖欠供應商貨款。
實體經濟根基尚穩
金融海嘯的風已經吹到了南中國,所幸的是,雖然目前進出口貿易受創,但是整體的實體經濟根基暫未受到撼動。
廣東省經貿委副主任、省中小企業局局長劉煥泉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在過去不到一年的時間里,相繼有企業在粵注銷,絕大部分是外資企業。但與此同時,廣東本土的民營企業的增加量已經遠遠超出了這個數字。這說明,廣東省的民營企業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劉煥泉介紹,雖然廣東省的進出口貿易受到一定影響,但相對于港澳等外資企業、國有控股企業,民營企業的表現非常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