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涉“最牛散戶”劉芳?
24日下午,有關監(jiān)管層人士向記者透露,黃光裕牽涉*ST金泰(600385.SH)的股價操縱案,“而且其證券市場違規(guī)行為還不止于此”。
鵬潤地產一高層也告訴記者,據(jù)他了解,黃被調查的原因很可能跟黃個人的投資有關。黃有自己的一些個人投資,公司是無法知曉的。據(jù)了解,投資應該主要是證券、股票類資產。
多名券業(yè)人士向記者透露,有消息認為,過去兩年,著名的最牛散戶劉芳的背后有可能就是黃光裕。公開資料顯示,杭蕭鋼構(600477.SH)、*ST金泰以及ST雄震(600711.SH)等多只出現(xiàn)連續(xù)漲停和跌停的異常交易股票中,劉芳均是榜上有名。
資料顯示,黃光裕之兄黃俊欽于2001年12月著手收購*ST金泰,通過其掌控的北京新恒基投資管理集團和北京新恒基房地產集團,在*ST金泰分別持股10%和1.92%。
2007年下半年,*ST金泰因為42個漲停,一時成為市場關注度焦點。而42個漲停最大的受益者劉芳也因此浮出水面。
ST金泰2007年一季報顯示,劉芳以312.24萬股突然成為公司第一大流通股股東。
當年3月5日,*ST金泰因籌劃重大事項停牌。
當年7月9日,*ST金泰發(fā)布復牌公告稱,董事會通過關于公司向特定對象非公開發(fā)行股票的議案:本次非公開發(fā)行數(shù)量不超過80億股人民幣普通股(A股),發(fā)行對象為不超過十家特定投資者,其中新恒基控股集團(下稱:新恒基控股)和北京新恒基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以價值合計約為221.00億元(未經審計)的資產認購約70億股本次非公開發(fā)行股份;發(fā)行價格確定為3.18元。
自當日起,*ST金泰股價開始了長達42個漲停之旅。
2007年一季度*ST金泰的每股平均價格約在2.8元上下,經歷42個漲停過后,*ST金泰股價一度達到26.58元高點。按照312.24萬股計算,劉芳當時的浮贏最高可達7400萬左右。
不過,*ST金泰今年一季度披露的公開信息顯示,劉芳一直還位列*ST金泰10大流通股股東之首,持股未見減少。直到*ST金泰2008年中報,劉芳才突然淡出了10大流通股股東行列。今年3月-6月,*ST金泰股價從10元附近開始,一路下跌到4.5元下方。
劉芳持有的312.24萬股*ST金泰股票如果是今年3-6月減持的話,實現(xiàn)的盈利將大大減少,不過即使按照該時段股票均價計算,盈利仍遠遠超過千萬數(shù)額。
13億資金迷蹤
自黃光裕登上胡潤“富豪榜”首富寶座以來,民間對其質疑聲不斷。2006年,因涉原中國銀行北京分行行長牛忠光一案,黃俊欽、黃光裕兄弟在中行北京分行一批總額13億元的違法違規(guī)貸款,被公安部正式立案調查。但當年黃氏兄弟均未受到公安部門拘押。2007年1月16日,國美電器發(fā)布公告稱,公安部針對黃光裕及其間接持有的鵬潤房地產公司的“協(xié)助調查已經正式撤消”。
但現(xiàn)在看來這一切似乎還沒有結束。“兩年了,但還是沒有平息外界質疑。”據(jù)權威人士透露,包括違規(guī)貸款等黃氏兄弟企業(yè)的資金問題也在本次調查中舊事重提。
根據(jù)有媒體披露的調查結果顯示,在13億違規(guī)貸款的流向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中介——香港捷成國際投資有限公司,而這一企業(yè)的實際控制人正是黃俊欽。
1995年,靜安控股董事長鄧南威、股東梁湖南,將擁有北京市北三環(huán)東路靜安中心地塊的靜安控股100%股權作價1800余萬美元,轉讓給香港捷成。
當時,黃俊欽并未付現(xiàn)金,而是約定在靜安中心大廈建成后,以相應樓宇面積折抵股價款,也未辦理股權轉讓過戶手續(xù)。
有媒體披露,1997年,為解決靜安中心建筑期間資金短缺問題,爆發(fā)了有人涉嫌偽造靜安公司執(zhí)照、董事會決議及法定代表人鄧南威的簽名一事,以靜安公司名義向北京中行貸款。數(shù)年間,在牛忠光的安排下,黃氏兄弟共向中行北京分行貸款接近13億元。
據(jù)調查部門的人士透露,當時公安部調查20余人次、30多家黃氏相關企業(yè)顯示,此后,這筆資金或流向香港捷成、黃氏兄弟及親屬的海外私人賬戶。其后基本上又以投資的方式重回內地,支持黃氏兄弟企業(yè)發(fā)展壯大。
有消息傳國美財務總監(jiān)周亞飛與之一道被拘,也從另一個方面驗證了黃光裕此次被拘可能與資金問題有關。24日下午,本報記者致電黃俊欽本人,就被調查一事進行詢問,他稱暫時不愿意回答記者的任何問題。
新恒基、國美方面也對上述說法予以否認。11月24日,國美方面稱:“上次是協(xié)助調查,資金方面沒有問題,而且調查也解除了。截至目前,公司方面沒有收到北京公安局專案組任何的法律文件。”
國美與廠商聯(lián)名表態(tài)
何陽青接受本報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從我個人的角度上看,即使黃總出現(xiàn)一些個人問題,但我相信,國美電器作為一個成熟的上市公司是不會受到直接影響的。”
國美電器在發(fā)給媒體的聲明中附了諸多廠商的聯(lián)名表態(tài),包括海爾集團副總裁周云杰、格蘭仕集團總裁梁昭賢、創(chuàng)維集團副總裁楊東文、康佳集團多媒體總裁穆剛、美的制冷集團總裁方洪波等諸多高管。上述家電制造商表示,與國美電器合作一切正常,還將一如既往支持國美并與其繼續(xù)加強深化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電廠商高層告訴記者,黃光裕事件發(fā)生后,是否可能導致應收帳款無法收回,供應商停止供貨還不得而知。最擔心的應該是那些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依賴國美、蘇寧渠道的家電廠商。而對于自建銷售渠道的家電廠商,影響不大,但也很關注明年春節(jié)的采購計劃。
上述匿名家電廠商表示,此次事件后應該質疑反思中國家電零售業(yè)的商業(yè)模式。長期依賴收取各種費用來擠壓供應商的利潤,進行過度規(guī)模擴張,導致廠商銷售成本高、單店質量差,開得越多,虧損越多。
該廠商舉例,國內家電連鎖企業(yè)的進場費從幾萬到幾十萬元不等。如在國美、蘇寧等門店銷售,一年50%的定價用于渠道費用。而如果自建渠道,只占到定價成本的8%。還能比家電連鎖店的銷售利潤高出20%。再比如家電廠商自建門店資金費用可以保持固定支出,例如投入兩萬元即可盈利,但是進入家電連鎖賣場,同樣面積投入四萬元甚至還出現(xiàn)虧損。
對于黃光裕主導的2007年與貝爾斯登設立聯(lián)合投資基金項目的影響,11月24日,本報致電貝爾斯登亞洲公司。該公司高級事務董事郭先生透露,貝爾斯登已經被摩根大通收購,關于和鵬潤投資的合作項目和走勢還不得而知。而香港摩根大通證券(亞太)高層表示,主要精力仍在金融危機,對鵬潤投資等合作尚不是主要考慮。
世紀證券零售行業(yè)分析師呂麗華認為,黃光裕被拘這一消息對于國美股價的影響肯定是負面的。根據(jù)事情的發(fā)展,蘇寧電器等其他競爭對手可能會借機發(fā)力,爭奪其市場份額。
國美一位內部人士稱,總部最近開會一直在穩(wěn)定人心,讓大家不要擔心,說在最近的公司會議上,黃光裕將會出席。前述鵬潤地產人士也表示,2006年那么大的事情都過去了,黃氏兄弟的危機公關能力是很強的,而且目前主流意見,對于過去因為政策和法律的缺失,中國企業(yè)初始階段的灰色問題只要不是太嚴重,可以部分放寬,這次也許還能化險為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