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區相關:
禪城:南莊或僅留13家建陶企業
“按市政府定的環保標準,未來可能僅剩13至14家建筑陶瓷企業能留在南莊繼續生產。”昨日,禪城區副區長、南莊鎮委書記張輝明在參加禪城區代表團分組討論時透露這一信息
在進行陶瓷產業調整之前,2006年南莊共有75家建陶企業,而目前還剩20家企業在生產。
張輝明表示,按照相關部門制定的準入門檻,未來可能僅剩下13至14家陶瓷企業能留在南莊生產。
張輝明認為,如果政府能在政策和土地空間上對一些優質企業進行扶持,在南莊打造一家國際頂級的建筑陶瓷生產企業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禪城區長黃喜忠在分組討論時說,禪城原來的陶瓷、針織等產業基礎較為低端,現在應當加快推進產業優化升級。
“在建陶產業提升的同時,南莊可以考慮轉型發展一些工業陶瓷。”黃喜忠認為,通過引進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等項目,禪城已經擁有了能夠進行工業陶瓷研發的機構,這將為南莊發展工業陶瓷打下一定基礎。
南海:農村體制變革南海愿探路
“廣佛同城之后,鎮一級該怎么做?村委會一級該怎么做?村小組又該怎么做?”昨日下午,在分組討論會上,來自南海區的市人大代表吳慎垣一連拋出了三個問題。
吳慎垣說:鎮一級政府一方面遭遇到經濟低迷的影響,另一方面在廣佛對接的大形勢下,又必須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他建議鎮一級應該多開拓一些融資的途徑,以保證“三舊改造”等工作的順利開展。他指出,廣佛同城化許多項目的開發,都涉及到用地規劃。但是目前南海的村委會乃至村小組的負責人,大多數文化程度并不高。他們的利益訴求與政府的開發意圖往往難以對接。
對此,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區委書記李貽偉表示,村組發展與企業發展不同,在當前產權不清晰的前提下,村組要實現長遠發展缺乏實在的動力。但是這次金融危機已經提出了一個很明顯的信號:以前的那種靠粗放型增長、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的發展方式已經走到了盡頭,而下一步農村要如何轉型,是一個懸而未決的難題。目前,政府采取措施提高村干部素質、謀求利益共同體、探索稅收轉移分成等做法,將能夠有效緩解村組發展和城市化之間的矛盾,但是這只是“治標”之策。
“要治本,就將涉及到農村體制的改變。”李貽偉表示,要在體制上實現突破非一日之功,但是南海愿意成為先行探路者。
順德:廣佛同城化順德將先行先試
佛山市委常委、順德區委書記劉海和區長梁維東昨日三次提到本報推出的“順德‘孤島’之憂”報道。劉海稱報道“說得還不夠大膽”,并表示:“廣佛同城化順德將先行先試,未來幾年順德工作廣州居住,或廣州工作順德居住將成為現實。”
眾代表也圍繞“孤島之憂”進行熱議,在發言中多次提到本報報道。梁維東表示,當前順德正在進行交通路網與廣州及珠三角城市的對接,國家項目在順德投入117個億,市區兩級配套投入超過200個億,三年之內順德將全面形成內暢外通的路網格局。
“世界上有紐約、東京為首的兩個著名城市群,未來在珠三角很可能凸顯以廣州、香港、深圳為龍頭的第三大城市群。”梁維東表示,廣佛同城化、珠三角一體化為順德迎來了第三個發展的春天。
高明:最迫切是交通建設要取得突破
高明區委書記馬亮照聽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深受鼓舞。“高明去年完成了‘五個一’,包括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1000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首次超過10億元等,全區經濟總量取得了新的突破。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全區環境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去年,我們如期關閉了全部立窯水泥廠和八家陶瓷企業,節能減排工作進展明顯。”
馬亮照表示,“今年,我們有12個重點大項目可能取得重大突破,有49個新項目即將動工,有38個項目要建成投產,還有預計29個重點項目實行增資擴產。有了這些項目,高明今年的工作就有抓手,就有把握。”與此同時,對高明來說,還要狠抓交通建設。目前,高明最迫切、最重要的就是交通建設,相信在廣明高速通車、一環南拓順利實施、龍高路實現快速化之后,高明的發展將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三水:“不做廣佛同城化農村”
“同為珠三角城市,順德在探討如何不變成‘孤島’,尚處于較偏僻地區的三水更應探討如何不變成農村?!”三水區委書記宋德平提出了自己的憂慮。
基于此,宋德平提出,在三水今后發展中,首先是突破“敢不敢去先行先試?怎么樣先行先試”的問題,諸如產業方面,“如果不按科學發展的軌道進行,就可能會先行先死。”
他建議,在“3+9”的特色產業基地中,除了云東海湖生態保護和云東海文化創意產業外,能否把“薄膜太陽能產業基地”也列入其中,因為這是廣東省的高新技術產業項目,一旦得到支持發展下來,將是“再造一個三水”的大項目。
三水區長盧立湃指出,當下三水最為緊迫的任務,是“協調好促增長和調結構之間的關系,另外,還應解決交通和能源兩個方面問題。最后,要盡量促進簽約項目落地,并落實不開發區的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