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廣州經濟社會發展面臨更大困難和挑戰的一年,越是困難,越要體察民情、關注民生、解決民憂。
● 廣州要以這次“瘦肉精事件”為契機,檢討我們的食品監管體系,確保食品安全。
昨天下午,廣州市市長張廣寧以市人大代表的身份,參加市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荔灣區代表團分組討論,圍繞審議政府工作報告,與各位代表就歷史文化的挖掘利用與保護、廣佛同城化發展、水環境和空氣環境治理、醫療衛生、食品安全、城市建設與管理等多方面問題進行了廣泛的交流。張廣寧勉勵荔灣區以廣佛同城化為契機,充分發揮廣州“西聯”橋頭堡作用,挖掘嶺南文化和商業旅游文化底蘊,做好白鵝潭、十三行商圈“大文章”,把荔灣區打造成一顆璀璨的嶺南文化明珠。
“張市長,剛才您一見面就問我治水工程推進得怎么樣,我可以很有底氣地回答,我們荔灣區對治水充滿信心!有記者追問我到2010年荔灣區哪條河涌可以游泳,我說,我們推進河涌整治和污水綜合治理工作,是為了徹底改善水環境,并不是為了游哪條河涌而治水,將來要通過我們的努力,讓條條河涌都可以游泳!”荔灣區區長周亞偉一席話說得在座代表都會意地笑了起來。張廣寧也笑著說,“你這個觀點很對!”
周亞偉接著說,荔灣區鄰近佛山市南海區,兩地一水相隔、文化同源、民間交往頻繁、產業結構互補,兩地聯手,在基礎設施、公共事務管理、產業發展、生態環境整治等方面實現對接,一定會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關鍵是我們自己要看得透、抓得準、拿得起、放得下,不能老盯著別人碗里的肥肉,我們要錯位發展,有些肥肉還要舍得讓給別人。”
“放得下,拿得起,而且還要‘拿得進’。”荔灣區委書記劉悅倫接著話頭說,“廣佛同城化,荔灣要自強。兩地競合,關鍵是我們要先把自己的事做好。”履新不到一個星期的他還向張廣寧提出了“上任后的第一個請求”:“我們不要錢,但希望要一些政策。”
劉悅倫表示,城中村改造、河涌整治和舊城改造都要列出重大項目,倒排工期。除繼續爭取市里支持外,區財政一定要積極想辦法,“市里成立了7個城市建設發展投融資集團,區里也可以借鑒經驗,進行投融資體制探索”,他充滿信心地說,“我們要科學整合資源,加大全區的投資力度。如果投資加大兩三倍,相信三五年后就會取得比較顯著的成效。”
張廣寧聽著他們的發言,不時點頭表示贊許,指出廣佛兩地同城化發展,廣州要從荔灣起步。“‘以廣佛同城化為突破口,促進珠三角一體化發展’已經寫進了報告,而且是濃墨重彩的一筆,對荔灣區是很好的發展契機。希望你們先行先試,擔當起廣佛同城化試驗田的重任。”
張廣寧一邊認真聽取代表發言,一邊不時插話,和大家展開討論。代表們提出的20多條意見,他都一一記錄下來,并給予充分肯定。
兩位代表提出的社區醫院發展困境問題,引起了張廣寧的高度重視。他表示,報告提出了推進社區“五個一工程”建設,其中就包括每個社區都要建設一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張廣寧表示,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視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關于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實施意見》及6個配套文件已于2007年正式出臺,政府購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提供的公共衛生服務;市、區共同投入資金改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硬件水平;經培訓合格的社區衛生服務人員定編定崗,政府給予經費補助;常用藥品實行集中采購、統一配送以壓縮藥品流通成本;另外,還通過建立大型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對口幫扶關系,不斷提高衛生站的醫療服務水平。“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我們不是沒有政策,看來關鍵還是有些政策沒有真正落實。服務場地、硬件設施都是政府出錢,不用衛生站自己到處‘找錢’,就是希望他們不以營利為目的,而是旨在為群眾提供便宜、方便、優質的社區衛生服務。希望荔灣區帶頭做好社區衛生工作。”
張廣寧還 “現場辦理”代表的建議:王建琴代表呼吁社會為救護車提供便利,“國家法律規定執勤救護車必要時可以沖紅燈或占用公共汽車道,但是現在電子眼無法識別救護車是否在執勤,醫院經常收到很多交通罰單。”張廣寧說,可以讓衛生局向各醫院了解情況,統一向交警部門反映,想辦法解決醫院的困擾。不過他特別強調,“前提是一定要確保安全!”
近期的“瘦肉精”事件也是代表們關注的焦點之一。對于代表們提出的食品安全問題,張廣寧積極做了回應。他表示,2005年~2007年,是廣州的城市管理年,食品安全是三項重要內容之一。因為有經濟利益驅動,一些毒食品屢禁不止。“廣州要以這次‘瘦肉精事件’為契機,檢討我們的食品監管體系,確保食品安全。”
在充分聽取代表們的發言后,張廣寧說,報告從九個方面總結了2008年的工作,并實事求是地分析了廣州目前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提出了今年的九項主要任務。過去的一年,在遭遇罕見低溫雨雪冰凍和強臺風強降雨等嚴重自然災害影響和國際金融危機嚴重沖擊下,廣州市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全市人民的全力支持下,廣州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保持良好發展態勢,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城市管理水平不斷提高。今年是廣州經濟社會發展面臨更大困難和挑戰的一年,我們要樹立信心,以省委、省政府“三促進一保持”的要求為工作主線,全力推動廣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而且越是困難,越要體察民情、關注民生、解決民憂。報告起草過程中廣泛聽取了社會各界的意見并做了大篇幅修改,會上還將充分聽取代表們的意見并做進一步修改。
張廣寧表示,荔灣區是全市實施“西聯”戰略的重要節點,作為老城區,廣州“千年商都”的金字招牌、嶺南文化的歷史底蘊,很多元素都在荔灣得以充分體現。他對荔灣的發展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并向與會代表們布置了三篇“作業”:
如何充分挖掘荔灣區的嶺南文化、商業旅游文化,將荔灣老城區打造成廣州現代城市的嶺南明珠。政府規劃已經明確,荔灣區舊城改造不準大拆大建,要按照“修舊如舊,建新如故”的原則,做好老建筑的摸查、保護和修復工作,保持嶺南建筑傳統風貌。
如何打造白鵝潭經濟圈?廣佛同城化,荔灣區是橋頭堡,“廣佛之心”正是指荔灣區特別是芳村區域。包括白鵝潭在內的全市四大功能區的規劃已經制定,關鍵是如何實施。接下來區委、區政府要加大推進力度,發揮聰明才智,敢于創新。
如何在2010年亞運會召開前,加大水環境和空氣環境整治力度,實現生態環境的明顯好轉?聯手包括佛山在內的珠三角其他城市治理灰霾天氣和整治珠江,這不僅是舉辦亞運會的需要,也是廣佛兩地群眾和珠三角其他城市群眾的迫切要求。
“荔灣區有商業、文化的歷史底蘊,也有白鵝潭、十三行商圈復興的新發展機遇,我對荔灣區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張廣寧的話贏得了代表們熱烈的掌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