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召開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珠三角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工作會議 強調以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為總目標
張廣寧主持并講話 萬慶良作工作部署 張桂芳林元和出席
●廣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要明確廣州的鮮明特色是什么,長處在哪里,最有競爭力、最具活力的是什么,廣州拿什么代表國家去參與國際競爭。當前,廣州最具特色、最有可能打造出來的應該是國際商貿中心和文化中心
●廣州的商貿經濟繁榮與廣州的商貿文化發達有著深刻的內在聯系,兩者互為表里、互相促進,文化因經濟繁榮而發展,經濟因文化支撐而發達。廣州打造國際商貿中心和文化中心,既是基于歷史基因的延續,也是基于現實條件的選擇
●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區規劃,將12個區(縣級市)分為兩大類,老城區要著眼于提升中心城市功能,新城區要著力建設以現代化產業、生態、宜居為特征的新城區
●深入貫徹汪洋書記關于“迎接亞運會、創造新生活”的要求,認真學習新加坡先進經驗,加強和改進城市管理和社區服務,大力營造適宜居住、適宜生活、適宜創業、適宜發展的城市環境
昨日,廣州市召開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工作會議,傳達學習省委、省政府《廣東省實踐科學發展觀重點行動綱要》落實情況匯報會和珠江三角洲地區貫徹落實《規劃綱要》工作會議精神,總結我市貫徹落實《規劃綱要》和市委、市政府《關于推動廣州科學發展 建設全省“首善之區”的決定》工作情況,研究部署今年實施《規劃綱要》各項工作。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張廣寧主持會議并作總結講話,副省長、市委副書記、市長萬慶良作具體部署。張廣寧強調,各級各部門要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關于“四年大發展,十年大跨越”的總體要求,切實增強貫徹落實《規劃綱要》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把《規劃綱要》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總抓手,堅持科學發展、先行先試,以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為總目標,努力把廣州打造成為國際商貿中心和文化中心,爭當全省貫徹落實《規劃綱要》的排頭兵。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鄔毅敏報告了全市貫徹落實《決定》和《規劃綱要》的情況,并就今年實施《規劃綱要》各項工作和《廣州市實施〈規劃綱要〉“四年大發展”工作方案》作說明。各區、縣級市就貫徹實施《規劃綱要》和《決定》的情況作了發言。
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桂芳,市政協主席林元和,市領導蘇志佳、方旋、凌偉憲、孔少瓊、蘇澤群、王曉玲、陳國、曹鑒燎、向東生、王東,各區、縣級市委書記、區(市)長,市有關單位主要負責同志等出席會議。
會上,張廣寧指出,兩年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規劃綱要》和《決定》,工作組織領導到位、戰略研究深入、工作重點突出、工作責任明晰、檢查督辦有力,推動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取得新成績,特別是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大力推進“三促進一保持”,全力以赴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經濟社會實現平穩較快發展。實踐證明,科學發展觀是指導廣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法寶,《規劃綱要》是廣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綱領性指導文件。我們一定要按照省的部署要求,繼續堅定不移地貫徹實施好《規劃綱要》,努力取得新的更大成績。
張廣寧分析了當前進一步貫徹落實《規劃綱要》和《決定》面臨的形勢。他指出,近一年多來,國際國內形勢發展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變化。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審時度勢、果斷決策,作出一系列重大戰略決策,為我們指出了努力的方向和路徑,增添了新的強大動力。當前廣州籌辦亞運會和亞殘運會各項工作進入最關鍵、最緊張的沖刺攻堅階段的時期,確保廣州亞運會和亞殘運會圓滿成功舉辦的任務很重,以迎亞運為契機促進城市環境面貌根本改觀,城市文明程度明顯提升,民生福利水平持續改善,進而把廣州真正建成廣東宜居城鄉的“首善之區”,使命更加光榮、任務更加艱巨。各級各部門要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關于“四年大發展,十年大跨越”的總體要求,切實增強貫徹落實《規劃綱要》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把《規劃綱要》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總抓手,堅持科學發展、先行先試,以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為總目標,努力把廣州打造成為國際商貿中心和文化中心,爭當全省貫徹落實《規劃綱要》的排頭兵。
張廣寧強調,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必須進一步明確廣州功能定位,著力打造國際商貿中心和文化中心。廣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要明確廣州的鮮明特色是什么,長處在哪里,最有競爭力、最具活力的是什么,廣州拿什么代表國家去參與國際競爭。當前,廣州最具特色、最有可能打造出來的應該是國際商貿中心和國際文化中心。“商貿”最能體現廣州國家中心城市的個性、定位、特性。廣州建設國際商貿中心,具有五方面突出獨特優勢:第一,有悠久的商貿業歷史和文化積淀。廣州是千年商都,從2000多年城市發展歷史軌跡可以看出,廣州這個城市因商而生、因商而發展壯大、因商而輝煌,無論在國內還是國際上,歷史上廣州商貿業都深具影響力。廣州曾經因為對外通商而繁榮,特別是明清長期鎖國,唯廣州一口通外。廣州在清代有著名的十三行,到1850年左右,在世界城市經濟十強中名列第四,靠的主要是商貿業。第二,商貿業是廣州的重要產業。廣州目前是全國第三大城市經濟體,綜合經濟實力很強,產業體系十分完整,但第三產業尤其突出,占GDP比重超過60%,在國內排第二位,商貿業功不可沒。第三,有良好的商貿服務業發展環境。廣州有獨特的區位和交通樞紐優勢。廣州位于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中心,也是華南地區的經濟中心和區域中心,已高標準建設了空港、海港、鐵路樞紐、信息港以及國際性會展中心!皬V交會”號稱中國第一展,在中國外經貿發展中地位舉足輕重,在世界上很有影響力。加上地處開放前沿,毗鄰港澳,廣州的營商環境成熟度在全國位于前列。福布斯2009年發布的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行榜,廣州排在第二位,僅次于上海。第四,有發達的功能區域載體作為支撐。在新一輪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過程中,廣州優化細化區域功能,及時對區域產業進行調整,中心城區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和總部經濟。新城區根據各自基礎和條件,建立了一批商貿產業園區,相應發展各自的商貿優勢產業,廣州商貿業發展潛力巨大。第五,廣州有強大的珠三角制造業和城市群作為依托。珠三角制造業發達,這為廣州打造國際商貿中心提供了重要依托。特別是省委、省政府提出推進廣佛同城化,建設廣佛肇、深莞惠、珠中江經濟圈,為廣州利用珠三角城市分工,充分發揮比較優勢,走高端發展的路子,大力發展現代商貿服務業提供了良好的契機。我們要充分發揮這些優勢,努力把廣州商貿這個千年品牌擦亮,凸顯廣州國際商貿中心的地位和作用。同時,“文化”也是廣州一大優勢。廣州是全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歷史上,廣州就是世界著名港口和商貿中心,包括百越文化、中原文化、西方文化等在內的東西方文化在這里交匯融合,形成了以商貿文化為特質的務實、包容、開放、進取的廣府文化,成為嶺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化的一支奇葩,在海內外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有了這樣深厚的文化底蘊,使廣州成為嶺南文化中心地、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近現代革命策源地、當代改革開放前沿地。這些都是廣州最具特色的文化特質,加上當前廣州科技教育文化資源豐富密集,建成了廣州大劇院等一批與國家中心城市相適應的標志性文化設施,文化體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深入推進,成功舉辦中國第九屆藝術節等系列大型文化活動,再加上即將舉行的第十六屆亞運會和亞殘運會這樣的綜合體育盛會,等等,使廣州具備了打造國際文化中心的基礎和條件。我們要深入挖掘和全面整合歷史文化資源,凸現廣州歷史文化名城的特色,保留、傳承廣州傳統文化的魅力。擴大對外文化交流,不斷豐富和發展城市先進文化。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文化創新,讓人民群眾真正成為社會主義文化的實踐主體和創造主體,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努力鑄造“文化廣州”品牌,把廣州打造成為國際文化中心。總之,廣州的商貿經濟繁榮與廣州的商貿文化發達有著深刻的內在聯系,兩者互為表里、互相促進,文化因經濟繁榮而發展,經濟因文化支撐而發達。廣州打造國際商貿中心和文化中心,既是基于歷史基因的延續,也是基于現實條件的選擇。
張廣寧強調,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必須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區規劃,優化城市功能布局。廣州的區、縣級市要根據不同區域條件劃定城市功能,優化區域發展布局。老城區為一大類,在實施“中調”戰略中,要著力抓好產業“退二進三”和“騰籠換鳥”,大力推進“三舊”改造,積極有序推進“雙轉移”,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特別是著力打造珠江新城-員村地區、琶洲地區、白云新城地區、白鵝潭地區和城市新中軸線南段地區等五大現代服務業發展功能區,加快推進臨港商務區、中心城區核心產業功能提升區規劃建設,做到每個區都有一個現代產業集聚區作為抓手;同時,要著力改善城區環境面貌,提高管理水平,營造宜業宜居的生活環境。新城區為一大類,具體還可以再分為兩類:蘿崗、番禺為副中心,南沙、花都、增城、從化為衛星城,著力建設以現代化產業、生態、宜居為特征的新城區。重點抓好廣州開發區、南沙開發區、增城開發區3個國家級開發區,以及中新廣州知識城、大學城一二期、南沙新城、穗港澳合作示范區、空港經濟區、三大轎車生產基地、聯邦快遞現代物流園區、從化溫泉生態旅游區建設。每個區都要制訂出全面、系統的發展規劃,努力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極。針對人口高度集中在老城區的問題,要進一步做好新城區的交通、環保和公共服務配套設施的規劃建設,適當分流中心城區人口。抓緊編制“十二五”規劃,加強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的有機銜接,重點抓好廣州國際商貿中心、國際文化中心、區域金融中心、空港經濟、海港經濟、戰略性新興產業和五大功能區的規劃建設。
張廣寧強調,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必須加強和改進城市管理和社區服務,建設全省宜居城鄉的“首善之區”。要認真貫徹汪洋書記關于“迎接亞運會、創造新生活”的要求,大力營造適宜居住、適宜生活、適宜創業、適宜發展的城市環境。一是全面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建設優美舒適的宜居城鄉。全力推進空氣環境、水環境、人居環境及交通環境綜合整治,加快推進實施亞運城市行動計劃和2010年城市環境面貌“大變”工程,確保實現“天更藍、水更清、路更暢、房更靚、城更美”的目標。二是認真學習新加坡先進經驗,加強和改進城市管理和社區服務。城市管理、社區服務要堅持以人為本,寓服務于管理中,在管理中體現服務,充分體現人性化的理念。社區服務設施要配套完善,服務項目要全面專業,服務水平要精益求精,服務態度要周到細致,滿足居民的基本需要。同時加強城市管理、社區服務的立法,抓緊就涉及社區服務中心、流動商販管理、城市園林綠化、城市建筑外墻翻新、垃圾分類處理以及商店廣告招牌設置等城市管理、社區服務領域制訂法規,統一標準、規范管理,特別要嚴格執法,樹立法律權威。廣泛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把信息化引入城市管理、社區服務系統,提高監管和服務的信息化水平。近期要抓緊制訂學習新加坡社區家庭服務中心做法的方案,在各區、縣級市開展試點;堅持疏堵結合,按照既要提供人性化精細服務、又依法規范化嚴格管理的要求,加強流動商販管理與服務,加大對亂擺賣整治力度;堅持以“城市在花園中,花園在城市中”為目標,廣泛發動市民參與城市綠化美化生態化工作,多種花草和樹木,把“花城”美名重新叫響。深入研究和制定對區(縣級市)加強城市管理、社區服務工作的目標考核機制,進一步提高區(縣級市)及街道對社區治安、社區衛生、社區服務等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三是切實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形成文明和諧的社會風尚。緊密結合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引導全市人民增強當好亞運東道主的榮譽感、使命感和責任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和行為習慣。深入開展“迎亞運、講文明、樹新風、保平安”主題活動和市民素質提升教育系列活動,廣泛開展社會志愿者服務活動。加強殘疾人服務體系和保障體系建設。
張廣寧要求,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發揚大干精神,繼續把抓落實作為工作主線和重點,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工作職責,加強檢查指導,創新考核方式,以更加堅決的態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實的工作、更加務實的作風,把貫徹實施《規劃綱要》和《決定》的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
萬慶良在講話中對進一步貫徹落實《規劃綱要》和《決定》作了部署。他強調,各級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長期性和艱巨性,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會議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在這次會議上的工作部署,牢固樹立大局意識、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進一步轉變作風,加強團結協作,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大力打造“十大體系”,努力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強化城市功能、擴大對外開放和加強區域合作、建設宜居城鄉環境、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改善民生福利等六個方面實現新突破,切實推動“四年大發展”取得實質性成效,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全面提升科學發展實力。
>>>本網專題:國家中心城市定位 廣州商貿流通業發展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