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行業搖旗吶喊,深圳零售商業行業協會一舉成名
零售行業從新生到創新,需要一個強大平臺的支撐。由深圳開始的零售商業行業協會,在時代潮流的大勢中應運而生,并在中國的零售行業中不時發出沖鋒陷陣的號角。
2007年7月,深圳市副市長陳應春與深圳零售商業行業協會共度了10周歲生日慶典。回溯10年前的1997年,協會在沃爾瑪1996年登陸深圳、當地零售業驚呼“狼來了”的背景下宣布成立,深圳市主要大、中型商業企業、連鎖及特許連鎖企業都是其會員。十多年來,深圳零售業在“與狼共舞”中迅速成長,而零售商業協會在幫助企業與政府對話、互動方面發揮了橋梁作用。零售商業協會的發展歷程,見證了深圳行業發展史上深刻而迅捷變革的十多年。因為在之前,深圳沒有一家全國零售百強。
從2004年發起引來各界關注的“銀商之爭”,到成為國家商務部指定的行業標準起草機構,協會經歷了從政府主管到自主發展的艱難歷程,并作為全市行業協會、商會的代表,時時走在風口浪尖上。深商研究會秘書長老亨回憶,在2004年那場激烈的“銀商之爭”中,深圳零售商協會秘書長花濤一直充當著本行業的代言人,為行業的整體利益搖旗吶喊,為商業企業與銀行業爭取刷卡優惠費率而談判。在“銀商之爭”期間,花濤告別了“公家人”身份,成為一個徹底的“協會人”。經過多年的摸爬滾打,積累了雄厚的行業協會資源,花濤得以發起深圳零售企業第一次聯合起來的集體抗議,在2004年的“銀商之爭”一役中,深圳零售商協會一舉成名。
2009年8月,由深圳市零售商業行業協會起草,經商務部公告發布的《零售業基層崗位技能要求》系列行業標準正式實施。這對于提高我國零售業整體服務水平、改善消費環境、促進零售業規范健康發展將產生積極的作用。
在業內看來,首個“部市”合作協議允許探索基層管理體制改革,在社會組織登記改革中賦予深圳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持和權限。深圳市民政局局長劉潤華表示,“此次改革將徹底打破社會組織雙重管理的體制障礙,解決社會組織難以找到合適的主管部門的制度問題。可以預見,深圳社會組織將會有一個量的激增。”
“《零售業基層崗位技能要求》系列標準的實施,既表明了深圳零售行業在全國的領頭羊地位,也證明了深圳行業協會在全國的重要地位。”深圳市民間組織管理局局長馬宏如是說。
如何扮演行業的傳聲筒,搭建零售業與政府的對話通路,成為協會的第一要義。一份統計數字已經表明協會完成了這個初衷:截至2007年,深圳市零售商業行業協會目前共有會員170多家,會員門店總數超過30000家,其中約有2/3分布在全國各地;會員企業年營業額超過1400億元,其中600多億元在深圳實現,約占深圳零售市場份額的80%,另外800多億元在深圳以外地區實現,表現出強勁的全國擴張能力。
天虹商場總經理賴偉宣對此頗有感慨:“企業不僅學會了外資零售巨頭的長處,也注重發揮自己的優勢,在競爭中鍛煉了自己。”
連鎖總部集園區,讓商業巨頭有個體面的“家”
深圳總部經濟的戰略思路,也蔓延到零售行業。
早在2005年,深圳華潤萬家首席執行官陳朗他和業界同行們在受困于總部發展遭遇瓶頸之后,聯手行業協會首次向政府“上書”呼吁建立深圳連鎖企業總部集園區。3年后,在深圳政府出臺的1號文件《關于加快總部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政府給出了明確回復,深圳將加快腳步建成以中心商務區為核心的總部集聚區,打造區域性企業總部中心城市。陳朗等人倍感興奮。
總部政策的缺失,一直是深圳零售行業的心病。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為深圳經濟作出巨大貢獻的商業企業在深圳卻沒有穩定的大后方,連鎖總部兩三年搬次“家”沒有屬于自己的總部,總部面臨漂移;找不到一塊建立配送中心的土地,企業的發展受到嚴重制約。“我們需要一個穩定的家。”深圳某知名大型連鎖超市的老總坦言,“在深圳除了沃爾瑪擁有自己的總部大樓外,其他連鎖企業都是‘租房’過日子,常常幾個月就需要搬一次家,不僅損失巨大,而且嚴重影響到企業的工作。公司總部目前租用的是僅一個六層樓的舊廠房改造的辦公場地,對于一個在全國擁有上千家分店的連鎖商業企業來講,平日里已是捉襟見肘;更沒有能力接待這么多店長‘回趟家’,因此希望解決企業總部用地的申請。”
“當初協會向政府提出要求建立連鎖企業總部集園主要還是大多連鎖企業自身發展的一個需求。”深圳市零售商業協會會長花濤坦言,企業總部落戶,一方面帶來大量稅收,另一方面形成聚集效應吸引企業。這幾年來一直很關注發展總部經濟的相關政策,讓他高興的是,他們的建議推動了政府對發展總部經濟的重視。
一個值得留意的細節是,在協會10周年慶上,市領導陳應春做出表態,要大力推動“連鎖企業總部基地”和“連鎖企業配送基地”的建設,大力發展總部經濟,爭取再用5-8年的時間,形成一批總部在深圳、網點遍布全國的大型零售集團。
按照最新出臺的政府1號文件,記者了解到,深圳制定了一系列產業、金融政策措施扶持總部經濟,確定了總部企業認定標準,將根據深圳的產業政策,參照國內外通行慣例,合理劃分總部企業類型,制訂不同類別的總部認定標準。此外,政府還幫助企業拓寬融資渠道,整合扶持企業上市的政策資源,支持總部企業利用資本市場進行融資。引人注意的是,為了留住國內外大企業在深圳建總部,政府主動放下身段要求加強與總部企業的對話溝通。其中包括建立市長與總部企業對話機制,舉辦“市長-CEO對話會”,深圳還將設立總部經濟發展資金專項,在企業總部的設立、辦公用房、激勵機制建設等方面予以支持。
■核心訪談
深圳零售業發展靠市場和創新
花濤,深圳市零售商業行業協會會長
南方都市報:深圳零售業有很多開先河之舉,你如何看待這種深圳現象?
花濤:深圳是國內最早的市場經濟試點區域,也是國內最尊崇市場規律的城市。這些現象得益于深圳的時代環境。其次是政府的角色,政府有所為有所不為,為零售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同時,深圳有特殊的移民文化,思想解放擺脫束縛不斷進取,具備了敢闖敢干敢試驗的特區精神。內地有的地方商業也很發達,但是為什么落后我們,因為固步自封。
南都:1995年以前,深圳的零售企業沒有一家進入全國百強,在2005年全國連鎖百強排名中,深圳有15家零售企業榜上有名。你認為深層原因是什么?
花濤:這表明現代服務業在整個經濟發展總體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深圳零售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快速發展,得益于市場經濟的發展,給了深圳零售業的發展提供了機會與動力。同時,深圳國有企業少,政府包袱就小,這樣企業在對外開放方面也更具主動性。外來環境也是重要因素,零售巨頭進駐,把國際上最先進的經營理念、管理方式帶進來,也帶來競爭壓力,對深圳零售業起到很好的推動與促進作用。此外,深圳零售企業對外擴張模式比較靈活。比如天虹、歲寶,對外擴張模式都采用了“百貨+超市”組合的模式創新。
南都:關于“建立深圳連鎖企業總部集園區”的計劃,目前進展如何?
花濤:現在已解決了6家企業的總部問題。符合深圳總部經濟認定的零售企業每年還將繼續申請。我認為政府這幾年對總部經濟支持力度越來越大,今年又出了一個流通業發展的扶持基金,現在正在制定細則,預計每年有3000萬的具體支持。
南都:你認為深圳零售行業還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花濤:深圳零售業經營管理的技術上需要進一步提升。這里面包括若干環節,其一是供應鏈管理如何提高,其二是研究消費者,更加深入細致、科學研究消費者需求,和他們消費習性的變化。這是現在有欠缺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