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因為傳言家樂福的大股東路易威登-莫特軒尼詩集團涉嫌資助達賴,加上巴黎奧運圣火傳遞時屢次受阻,網友們先是開始抵制LV,后來又在重慶發生了家樂福命案,回想2007年發生在重慶家樂福店的踩踏事件,于是,號召抵制法國商品特別是法資企業家樂福超市的聲音,通過網絡和手機短信在民間迅猛傳遞,并且激起了更多愛國者的積極回應。
對于每一位中國同胞來說,當得知或回想上述事實后,都會為了自己的國家做出積極回應。這是中國人愛國的自然表現,顯示了中國人的團結和力量。但當聽說一些民眾擬在某個特定的時間集體抵制該超市,還想做出不理智的行為時,這就不得不引起擔憂了。
我們先探討一下阻撓奧運與家樂福的關系。法國某些政客和別有用心的人阻撓、破壞奧運火炬傳遞,其動機與目的何在,相信我們每位明智的國人都很清楚。而家樂福超市在我國正當經營,其只要沒有違反我國的法律法規,我們無話可說。自從我國加入WTo后,全球一體化的態勢不可更改,我國的企業開始融入外國參與市場競爭,但我們也必須同樣容納他國企業進入經營。前者屬國與國(政府與政府)之間的關系,應當是高層次的問題。而一個法資企業則是另一個層面問題,乃商業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如果把政府與政府之間的關系與民間關系相提并論,或者生拉活扯,一旦民眾的激情未能控制,勢必發生有損我國形象的行為。
與此同時,這邊,法國人在為自己申辯,聲稱自己并未資助達賴。另一邊,美國人即CNN主持人稱中國人是暴徒。這邊在辯駁,另一邊在“火上澆油”,目的在于激怒國民,讓我們不理智地“劍走偏鋒”。如果我們放縱民憤的“燃燒”,不正中了某些國家、組織的圈套嗎?
一方面,我國外交部敦促法國深思與反思,表現出我們作為大國的氣度與風范。而法國駐華大使稱,家樂福將保留依法追究抵制行為法律責任的權利,家樂福還聲稱自己是受害者。這充分說明有的國民并未抓住問題的實質或關鍵之所在,如果繼續偏離“主體”,反倒把自己置于被動。就如同見義勇為者抓住了一個騙子,結果把騙子的兒子痛打致傷。試想,見義勇為者引火燒身后,能逃脫被“倒打一耙”?
法國站火炬傳遞手金晶這個當局者,反而清醒意識到:問題在法國政府部分官員,與法國企業無關,而且,很多中國人是其員工。
有學者指出,少數阻止奧運的法國官員不代表全法國,要看到多數支持者。還有的專家認為,簡單的抵制會傷害我們自己,也會傷害到無辜的法國民眾。
不少清醒的網民呼吁:如果對家樂福不滿,僅限于不到那里購物,但不得做出過激的行為,否則,最高興的是那些挑起事端的“人”,因為不懷好意的“人”“醉翁之意不在酒”。
如果我們僅僅淺薄地看到表象,那么,我們極易被利用,成為免費“雇傭軍”,其結果是,遍體鱗傷地站在審判臺接受拷問。
因此,當有人試圖以冠冕堂皇的理由挑唆、激怒我們時,我們必須慎重地思考其真正的用意,分析燃燒激情后可能發生的后果。這樣,我們就不會被蒙蔽住眼睛,就不會被“惡意”利用,就不會去充當“槍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