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來,漳州市深入實施"依港立市、工業強市、開放活市、科教興市"發展戰略,突出"項目帶動、品牌牽動、統籌互動、形象推動",有效推進漳州經濟步入轉型期快速發展階段,全市經濟發展呈現以工業經濟為主導、港口發展為重點、城市建設為中心、縣城經濟為龍頭的良好格局。據市統計局快報消息,2007年,漳州市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全面完成或超額完成預期目標,在全省位次明顯前移。其中,國內生產總值達到862.54億元,增長15.1%,為1995年以來最快一年;財政總收入達到83.84億元,增長31.5%,連續3年保持快速增長。
2007年漳州市經濟運行總體呈現增速更快、效益更優、質量更好、發展更協調的基本態勢。主要體現出四個特點:一是經濟增長的穩定性進一步提高。從全年看,四個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呈現高開高走趨勢,在一季度增長14.2%開局后,二、三季度增速不斷持續,全年增速達到15.1%。從經濟運行看,骨干企業成為經濟穩定增長的主導力量,億元以上企業產值占規模工業產值比重達到66.8%,拉動全市規模工業增長17.1個百分點。從三大需求看,投資強勢擴張,消費快速增長,出口保持穩定,三者增長速度均超過12%%以上。二是區域經濟的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吸納融資的能力明顯提高,全市金融機構貸款增量首次突破100億元大關,是去年全年貸款增量的2倍多。縣域經濟實力提升,八個縣規模工業增加值、財政總收入、城鎮以上投資增長速度分別高出全市平均水平7.5個、4.2個和4.0個百分點,龍海連續13年保持福建縣域經濟實力十強,長泰和華安進入福建縣域經濟發展十佳。品牌建設取得積極成效,增加1個中國名牌產品、6個中國馳名商標,"漳州制造"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三是經濟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工業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工業經濟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貢獻率達到49.2%,工業投資占城鎮以上投資比重達到47.8%,工業稅收占財政總收入比重達到55.2%,工業項目占利用外資比重達到79.1%。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加快,重工業增速首次超過輕工業,規模工業中的重工業產值達到477.16億元,增長31.2%;重點產業集聚度加快,四大戰略產業中的汽車和船舶產業增長速度超過45%;高新技術產業穩步增長,完成產值228.48億元,增長10.9%。經濟發展質量持續提升,財政總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9.7%;財政稅性收入占財政總收入的比重達到86.7%。四是城鎮化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城市經濟快速發展,城市基礎建設項目完成投資16.19億元,增長1.7倍,一批城市交通項目相繼竣工,為加快推進城鎮化提供了保障;在城鎮建設方面,房地產發展迅猛,全年完成投資83.53億元,增長50.8%,預計全市城鎮化水平將達到43.2%。
在工業方面,全市工業生產持續高位運行,企業經濟效益良好。全市各級各部門堅定不移實施工業強市戰略,緊盯全年工業發展目標,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促進工業經濟快速發展。2007年,全市全部工業增加值達到329.41億元,增長19.5%。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大關,增長25.5%,連續5年增長位居全省前列;全市新增規模工業企業321家,總數達到1604家,其中億元工業企業數達到186家,比上年增加53家,實現產值669.28億元,增長23.9%。民營工業發展迅速,工業產值達到334.02億元,增長48.3%,產值的比重達到33.3%。三資企業穩步發展,工業產值達到595.89億元,增長16.8%。三大主導產業和四大戰略產業發展迅速,共實現產值790.94億元,占全市規模工業產值的79.0%,增長19.1%,拉動全市規模工業增長17.1個百分點。工業企業效益明顯提高,2007年1至11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155.06,同比提高11.86個百分點。
在投資方面,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全市各地始終堅持項目帶動戰略,加大項目工作力度,確保了固定資產投資保持高速增長。去年,漳州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327.18億元,增長36.6%,其中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79.43億元,增長36.6%;農村固定資產投資47.76億元,增長37.0%。在城鎮以上投資中,工業投資完成133.61億元,增長22.0%,工業投資占城鎮以上項目投資的比重達到68.2%;999個中小項目投資額達到102.81億元,增長39.2%,拉動城鎮以上項目投資增長19.4個百分點,改變以往靠大項目或基礎設施項目拉動投資增長的格局,投資結構明顯優化。全省最大的不銹鋼項目福欣不銹鋼、廈深鐵路等一批重大工業項目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正處于加快建設中。
在財政方面,財政收入快速增長,地方財政實力提升。各級財稅部門不斷加大稅源培植力度,依法加強稅收征管力度,促進了全市財政收入持續增長。2007年,漳州市財政總收入達到83.84億元,增長31.5%,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47.41億元,增長35.2%。財政總收入凈增額在連續兩年突破10億元的基礎上,再次躍上新臺階,凈增額達到20億元,凈增部分相當于2004年地方級財政收入總量。全年財政收入迅速增長主要得益于四大主體稅種的較快增長,其中增值稅增長19.5%、個人所得稅增長34.7%、營業稅增長43.8%、企業所得稅增長58.3%。縣域財政收入也呈現較強增勢,八個縣地方財政收入增長36.7%,高出全市平均水平。金融機構貸款規模不斷擴大,2007年12月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達到440.51億元,增長27.4%,其中新增工業短期貸款31.01億元,增長51.2%。
同時,農業生產、城鄉消費、外貿出口、利用外資、居民收入、節能減排、社會事業發展等指標也保持穩步增長。全市農業生產加快發展,新農村建設有序推進,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343.07億元,增長5.7%。消費品市場人氣旺盛,消費結構升級加快,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02.28億元,同比增長17.0%。進出口保持平穩增長,對外開放度進一步提高,實現進出口總額達到41.64億元,新批外商投資企業合同數346個,合同金額9.40億美元,驗資到資4.50億美元。居民收入增長較快,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153元,增長13.1%,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695元,增長10.4%。節能減排取得成效,科學發展穩步推進,預計全市能源消費總量565萬噸標準煤,增長12%,能耗增長低于國內生產總值和工業產值增長,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續減少。社會事業健康發展,民生保障不斷加強,31個為民辦實事項目和其他民生民心工程建設進展順利,和諧漳州、平安漳州建設扎實推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