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上午,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在河北會堂召開新聞發布會,河北省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副局長楊景祥通報了2007年河北省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國家統計局河北調查總隊副總隊長張喜倉出席新聞發布會。
2007年,全省各地各部門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和省委七屆三次全會精神,緊緊圍繞發展、改革、和諧三大任務,抓專項、破難題、解瓶頸,國民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呈現增長較快、結構優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協調性增強的良好態勢,體現了又好又快的發展要求,為建設以實力、活力、競爭力為標志的沿海強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初步核算,全省生產總值實現13863.5億元,比上年增長12.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971.2億元,增長4.0%;第二產業增加值7252.5億元,增長14.2%;第三產業增加值4639.8億元,增長14.6%。經濟增長速度自2003年以來連續五年保持兩位數增長,持續較快增長的區間拉長,穩定性增強。
二、農業生產穩步發展,糧食生產再獲豐收。深入貫徹"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導方針,加大支農惠農政策力度,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綜合生產能力增強。糧食生產連續四年獲得豐收,2007年總產量達2762.0萬噸,比上年增長2.2%,為1999年以來最高水平。糧食單產302公斤,連續五年創歷史最高水平。棉花生產平穩增長,總產量達65.0萬噸,增長3.5%。蔬菜產量達到6623.9萬噸。畜牧業生產保持平穩,肉類、禽蛋、牛奶產量分別增長2.8%、0.7%和20.1%。漁業生產發展較快,全年水產品產量達125.6萬噸,增長16.3%。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穩步提高,產業化經營率達到53%左右。
三、工業生產效益較快增長,戰略支撐產業帶動作用增強。全部工業增加值完成6566.8億元,比上年增長15.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625.6億元,增長18.9%。鋼鐵、裝備制造、石油化工等戰略支撐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完成增加值2819億元,增長21%;占規模以上工業的60.9%,提高2個百分點,對工業生產增長的貢獻率達65.3%。鋼鐵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產品結構逐步優化,鋼材板帶比達53.4%,比上年提高4.9個百分點。食品、紡織、建材、醫藥等傳統優勢產業平穩發展,增加值增速在13.2%-23.6%之間。原材料、能源等基礎產品產量增長較快,鋼材產量增長37.3%,粗鋼增長17.7%,生鐵增長22.1%,平板玻璃增長16.2%;部分高附加值產品呈現快速增長,汽車產量增長20.5%,自動化儀表及系統增長55.7%,光通信設備增長32.2%,復印機械增長15.5%。工業實現利潤1248.1億元,增長40.4%,增幅比上年提高10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額87.7億元,比上年減虧13.6%。在統計的38個工業行業大類中,有34個行業實現利潤增長,增長較快的行業有:醫藥制造業增長99.0%、黑色金屬礦采選業增長84.0%、飲料制造業增長81.0%、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長70.3%、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增長63.5%。
四、服務業發展步伐加快,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提高。不斷優化發展環境,拓展發展空間,推動傳統服務業優化升級,積極培育壯大現代服務業,在加快發展步伐的同時,內部結構出現積極變化。服務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4.6%,為1996年以來最快增速;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8%,比上年提高2.3個百分點。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業等傳統服務業平穩增長,增加值增長11.4%和10.3%,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軟件業、文化教育、科學研究和居民服務等其他服務業快速增長,增速達20.9%。
五、固定資產投資平穩較快增長,投資結構調整優化。積極有為地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加強對固定資產投資的引導,全省投資平穩較快增長,投資結構調整優化。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876.9億元,增長25.0%,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5682.9億元,增長28.2%,增速比上年分別回落7.9和5.8個百分點。三次產業投資全面增長。第一產業完成投資114.8億元,增長37.2%;第二產業完成投資3011.4億元,增長34.3%;第三產業完成投資2556.6億元,增長21.3%。國家重點調控的鋼鐵行業投資低速增長,完成投資414.7億元,增長4.9%,增速比上年回落17.7個百分點。改擴建投資增長較快,企業改造升級力度加大。改擴建完成投資1743.8億元,增長26.9%。重大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億元以上在建項目1333個,比上年增加108個;完成投資2402.1億元,增長23.4%,對城鎮投資增長的貢獻率為36.5%。其中曹妃甸循環經濟示范區完成投資239.6億元。民營經濟投資活躍,私營企業成為投資亮點,完成投資分別增長37.7%和61.3%,分別占全省城鎮投資的72.5%和23.2%。
六、消費品市場繁榮活躍,價格總水平上漲較高。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3986.2億元,增長17.3%,增速比上年加快2.2個百分點。分城鄉看,城市零售額1909.3億元,增長18.4%;農村零售額2076.9億元,增長16.3%。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平穩增長,實現零售額3413.0億元,增長17.2%。住宿和餐飲業快速增長,實現零售額503.6億元,增長20.1%。
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4.7%,漲幅同比擴大3.0個百分點。其中城市和農村分別上漲4.3%和5.1%。價格上漲呈現明顯的結構性特征。分類別看,除衣著和交通通信類分別下降1.2%和0.2%之外,其它均呈現不同幅度的上漲態勢。其中,食品類漲幅最高,同比上漲12.8%,拉動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3.8個百分點;居住類上漲5.2%,拉動價格總水平上漲0.7個百分點。在食品價格中,肉禽及其制品、蛋、油脂分別上漲35.4%、23.3%和22.2%;糧食、菜分別上漲9.0%和7.7%。工業品出廠價格和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同比分別上漲6.9%和7.8%,漲幅比上年分別擴大6.1和2.8個百分點。農產品生產價格和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比上年分別上漲16.2%和6.9%,分別擴大16.0和5.3個百分點。
七、進出口快速增長,利用外資規模實現突破。進出口總值超過250億美元,達255.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7.9%,其中出口總值170.2億美元,增長32.6%,增速比上年分別加快22.6和15.1個百分點。出口商品結構調整優化。機電產品和高技術產品出口快速增長,出口總值分別完成51.1億美元和10.0億美元,增長51.2%和1.1倍;占全省出口的比重分別為30.0%和5.9%,同比提高3.7和2.1個百分點。實際利用外資突破30億美元,達30.1億美元,增長26.2%,其中外商直接投資24.2億美元,增長20.0%。利用外資大項目支撐作用強勁,到位外資1000萬美元以上項目到位外資15.5億美元,增長43.1%,高于全省外商直接投資增速23.1個百分點,占全省外商直接投資的64.2%,比上年提高10.4個百分點。
八、民營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增強。繼續加大對民營經濟的政策支持力度,積極營造有利的發展環境,民營經濟保持快速健康發展勢頭,已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7201.3億元,比上年增長14.8%;占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達51.9%,同比提高1.5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0.7%。實繳稅金748.3億元,增長31.6%,占全部財政收入的比重為49%,提高2.5個百分點;完成出口93.7億美元,增長47.4%,占全省出口總值的55.1%,提高5.6個百分點;就業人員1301.7萬人,增長4.8%,對增加就業和轉移農村勞動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九、城鄉居民收入快速增長,就業增加較多。堅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1690.5元,比上年增長13.4%,增速同比提高0.3個百分點,連續三年增長在13%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4000元,達4293.4元,比上年增長12.9%,增速同比提高3.7個百分點;比上年增加491.6元,增加額連續四年保持在300元以上。居民消費保持了較快增長。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8235.0元,增長12.1%;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786.8元,增長11.7%。城鄉居民居住條件進一步改善。人均居住面積超過30平方米,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為30.45平方米,農民人均居住面積為30.1平方米,分別增長7.0%和3.4%,同比提高5.5和0.7個百分點。全年城鎮新增就業46.8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83%,控制在4.6%的調控目標之內。
當前經濟運行中還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主要是:結構性矛盾仍較突出,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食品、居住價格漲幅偏高,節能降耗任務艱巨,就業壓力較大等。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省委七屆三次全會精神的第一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我們要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省委七屆三次全會和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科學發展、富民強省"的中心任務,解放思想,搶抓機遇,加快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步伐,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