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2.05億元,比上年增長15%,增幅低于上年0.8個百分點。從全年走勢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呈現高開低走后穩步回升的態勢。
從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298.23億元,比上年增長14.7%,占零售總額的比重為82.4%,全年批發零售企業景氣指數均在140以上"高度景氣"區間內穩健運行;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48.48億元,比上年增長18.3%,占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3.4%,其企業景氣指數也均在130-150的"中高度景氣"區間內波動運行;其它行業實現零售額15.34億元,比上年增長10%,占零售總額的比重為4.2%。
一、2007年消費品零售市場運行的主要特點:
1、節假日、展會、園博會等帶旺消費,中秋、圣誕更勝"五一"、國慶
2月份受春節傳統節日消費影響,當月實現零售額30.3億元,同比增長17.1%;"五一"黃金周我市接待中外游客68.41萬人次,比增3.91%,比上年同期低了8.87個百分點,"五一"黃金周對消費品市場的刺激作用相對減弱,當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38億元,同比增長9.8%;9月份適逢中秋佳節、"9·8"投洽會,以及九月底開幕的第六屆園博會也吸引了一撥又一撥的游客,節日消費及洶涌的人潮給眾商家帶來了一個旺銷季節,各商家利用節日等契機開展促銷活動,取得明顯的效果,當月零售額超過春節及"五一",達到32.3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4.5%;圣誕節作為一個舶來的節日,被越來越多的廈門人所接受和喜愛,各大家電賣場、時尚百貨在圣誕前后接連舉辦了周年慶、開業慶、圣誕促銷等,各種促銷活動包羅萬象,令消費者目不暇接,市民消費熱情再次被點燃,12月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79億元,達到全年月份最高,比上年同月增長14.4%。
2、市民購物消費集中度提高,限額以上企業所占市場份額持續擴大,成為推動我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穩步增長的主要力量
2007年,大型百貨、商場和大型餐飲企業仍然較受市民青睞,消費市場集中。全年全市限額以上企業實現零售額224.24億元,比上年增長16.8%,在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所占份額持續擴大,比重為61.9%,比上年高出0.9個百分點。限額以上企業零售額直接拉動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2個百分點,成為推動我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穩步增長的主要力量。其中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業全年實現零售總額203.13億元,比上年增長16.4%,增幅高出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幅度1.4個百分點;星級住宿和限額以上餐飲業實現零售額21.11億元,增長20.6%,增幅高出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幅度5.6個百分點。
限額以上貿易業增長的主要原因是:信譽好、服務功能優的大中型百貨店、專業賣場、連鎖超市仍是百姓消費首選之地。2007年天虹、來雅百貨繼續推行百貨連鎖的模式,新開業了思北天虹、瑞景來雅等新店,各大商場、百貨等大型零售企業繼續為零售額的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全年十七家百貨、超市、家電賣場等大型零售企業零售額凈增15.2億元,比上年增長28.9%,其中:麥德龍、新華都、家樂福、永輝、聯華、好又多、沃爾瑪7家大型超市全年實現零售額凈增6.2億元,比上年增長31%,直接拉動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個百分點;華聯、新世界、信達免稅、來雅、巴黎春天、天虹6家大型百貨零售額凈增5.51億元,比上年增長34%,直接拉動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7個百分點;國美、中博、蘇寧、永樂思文4家大型家電、手機賣場凈增3.49億元,比上年增長21%,直接拉動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個百分點。2007年全市實現零售額累計超億元的限額以上貿易企業已達45家,其實現零售額增長23.6%,凈增29.26億元,直接拉動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業增長16.8個百分點,拉動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3個百分點。
近年來廈門市旅游業、會展業、娛樂服務業快速發展,2007年在廈門舉辦的國際馬拉松賽和第六屆"園博會"更是吸引了大批境內外的游客,園博園開放12天就迎來將近40萬人次的游客總量。到廈門度假休閑旅游或參加會議展覽、公務活動的游客絡繹不絕,2007年全市接待過夜境內外游客989.2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2.1%,其中境外游客83.55萬人次,增長12.3%;國內游客905.65萬人次,比增23.1%;廈門市大型餐飲企業知名度不斷提高,經營規模日益擴大;全國各地各種菜肴、菜系以及臺灣名小吃在廈不斷亮相,相互競爭,也大大推動住宿餐飲業的發展。2007年全市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總額48.48億元,比上年增長18.3%;其中星級住宿及限額以上餐飲業實現零售額21.11億元,比上年增長20.6%;限額以下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27.37億元,增長16.7%,。全年住宿餐飲零售額超過2000萬元的企業已達47家,比上年增加4家。
3、汽車、石油消費降溫,進入相對穩定的時期,居民吃、穿、用消費持續增長
相對前兩年火爆的汽車零售市場,2007年的汽車銷售大大降溫。雖然各個品牌的汽車競相降價,但是無法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全年我市汽車銷售一直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汽車消費已由上年的高熱快速增長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的時期。雖然汽車消費數量仍在不斷增加,但增速明顯下降。據對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業商品零售類值、數量的統計資料顯示,汽車消費的量與價出現背離:汽車類實現零售額51.76億元,僅比上年增長9%,增幅下降了18.8個百分點,汽車零售30605輛,增長11.7%,增幅比上年下降了18.4個百分點,其中小轎車零售20469輛,增長28.9%,汽車零售均價由上年的17.3萬元/輛下降至16.91萬元/輛;相關的石油及制品類實現零售額38.29億元,比上年增長17.6%,增幅下降了13.8個百分點;家用電器及音像器材類實現零售16.01億元,僅比上年增長7.4%,增幅比上年下降了0.5個百分點。這三大類商品的零售額占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9.3%,影響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3.5個百分點。
從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商品的其他分類零售額來看,2007年受食品價格上漲及節日消費等因素的影響,居民吃、穿、用消費持續增長。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廈門調查隊提供的數字顯示:2007年我市居民用于購買食品的人均支出比上年多出665.97元,增長13.3%,拉動食品、飲料、煙酒類實現零售額34.08億元、比上年增長13.2%,其中煙酒類同比增長22.5%,飲料類增長22.1%;居民用于購買服裝的人均支出比上年多出236.51元,同比增長23.6%,拉動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實現零售額15.91億元,同比增長15.8%,其中服裝類增長17.7%;用的方面,各類用品零售額增長17.2%,其中:日用品類實現零售額7.52億元,同比增長52.4%;體育、娛樂用品類實現零售額2.51億元,同比增長38.2%。其他增長較快的商品銷售類值有:金銀珠寶類由于今年金價飆升,零售額全面增長,全年實現零售額4.48億元,同比增長48.1%;通訊器材類實現零售額6.33億元,同比增長14.1%,其中移動電話機零售49.06萬部,同比增長9.2%;文化辦公用品類實現零售額5.26億元,同比增長27.4%,其中微型計算機零售8.24萬臺,同比增長37.5%;。
同時,限額以上貿易業商品銷售數量統計資料顯示,家電消費趨向高端化,高端家電及數碼產品成為消費熱點,2007年我市居民用于耐用消費品的人均支出比上年多出195.4元,比上年增長37.8%,全市限額以上貿易企業液晶等離子電視機零售2.2萬臺,比上年增長17.7%,已占彩色電視機零售量的18.9%,比上年提高了1個百分點;數碼照相機零售3.43萬臺,增長38.5%,占全部照相機零售量的29.7%;微波爐零售9.39萬臺,增長52.9%。
4、島內外消費市場份額差距繼續拉大
從分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看,2007年思明區完成214.72億元,比上年增長16.3%,占全市比重的59.3%;湖里區完成94.53億元,增長13.3%,占全市比重的26.1%;集美區完成17.31億元,增長10.8%,占全市比重的4.8%;海滄區完成8.17億元,增長21%,占全市比重的2.3%;同安區完成19.36億元,增長10.4%,占全市比重的5.3%;翔安區完成7.96億元,增長13.1%,占全市比重的2.2%。島內與島外分別占比重的85.4%和14.6%,島內外消費市場份額差距比上年又拉大了0.6個百分點。商貿業發達的島內仍為大眾消費的首選購物場所。
二、消費品市場發展的潛在問題及建議
1、居民消費支出增長低于可支配收入,消費分流明顯,應合理引導居民即期消費
國家統計局廈門調查隊調查數據顯示:2007年廈門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1.64萬元,比上年增長15.7%,低于可支配收入的16.2%。主要由于去年延續至今的證券等投資市場的活躍分流了居民的部分支出,削減了即期消費,使市場的購買力明顯減弱。2007年我市居民用于購買有價證券的人均支出比去年增長了40.3倍,用于其他投資的人均支出增長了11.04倍;同時由于物價上漲等因素影響,銀行加息預期明顯,部分居民選擇壓縮消費支出,提前進行還貸,2007年居民用于歸還住房貸款的人均支出比上年增長1.54倍,這部分支出也擠占了居民的消費支出。應積極控制物價過快上漲,繼續保持城鄉居民收入的穩定增長,出臺鼓勵居民消費的政策,從而激活居民潛在的購買需求,合理引導居民即期消費,努力促進消費市場的繁榮發展。
2、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大力發展會展及旅游業
我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長過度依賴石油及石油制品類、汽車類和新開張賣場、專業店的拉動,2007年我市的汽車消費熱潮已出現減退趨勢,需積極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發展旅游會展業不僅有利于弘揚地方文化,增進友誼,而且有利于促進消費,拉動內需,增加財稅,推動地區經濟的發展。因此,應充分發揮我市的區位優勢,在辦好"投洽會"、馬拉松賽、園博會的同時,大力發展會展及旅游業。充分利用廈門方便的交通條件、優美整潔的城市環境,爭取吸引更多的區域性、全國性甚至國際性商務會議、交易博覽會在廈進行,以帶動我市旅游、購物、餐飲、體育休閑、娛樂服務等相關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
3、引導更多大中型商貿餐飲企業向島外發展,促進全市商貿業和諧發展
我市商業網點布局地域分布不平衡,島內商業發達,已形成中山路、火車站等商圈和區域商業中心,住宿餐飲業也較島外選擇更為豐富,島內思明、湖里兩個區擁有962家限額以上企業,占全市的89.7%。而島外缺少現代化業態的大型百貨以及分布較多的名牌店、專賣店或專業市場。沃爾瑪、好又多、家樂福等外資大賣場對在島外進行擴張,仍持謹慎而緩慢的態度。島外居民迫切希望對現有商業格局進行調整和優化,目前島外地區仍有廣大商機。因此,應抓住島外工業化、城市化步伐迅猛的契機,加快商業設施配套建設,引導更多的大中型商貿餐飲企業向島外發展延伸,完善工業區商業配套,提高島外居民的消費水平與生活質量,繁榮島外商業經濟,促進全市商貿業的和諧發展。
4、限額以下貿易業增長乏力,發展社區連鎖便利店勢在必行
據廈門調查隊反饋,2007年全市限額以下企業實現零售額122.48億元,比上年增長僅為12.4%,比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低了2.6個百分點,比限額以上企業零售額增幅低了4.4個百分點。由于小商貿企業、個體餐飲企業資本小、商品少,無法形成規模競爭優勢,其商品價格要比超市高,面對操作規范、商品質量穩定、服務信譽好、價格合理、商品豐富的大型超市、連鎖商場的快速發展,客源被分流以至經營日益艱難。因此,加快培育品牌街、美食街等特色街區的建設,發展社區連鎖便利店、專賣店、社區購物中心,是我市中、小零售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出路,勢在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