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商業龍頭廣百表現不凡,除落子珠江新城外,還建立了現代物流大型基地。 廣州摘下“福布斯2010年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桂冠的實力,在最新的統計數據中得到進一步印證,記者昨日從廣州市經貿委獲悉,廣州去年商品銷售總額突破2萬億元,在全國位居前列。 廣州素有“千年商都”之稱,過去5年,在城市環境改造提升、舉辦亞運會的帶動下,廣州商業發展無論是硬件還是軟環境都有了全新的提升,外資、港資等各路資本也隨之爭相入穗,形成了自1996年以來的繁榮景象。廣州商業發展也因此被業界寄望“以亞運年為起點,迎來未來騰飛式發展的‘黃金十年’”。 亞運會成功舉辦后,商業也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在近期召開的省兩會、市全會上,廣州將著力打造國際商貿中心城市的戰略思路與規劃被頻頻提及。展望“十二五”,“千年商都”廣州將迎來怎樣的新景象?在外資、港資、本地資本同臺激烈競技下,廣州商業將會形成怎樣的新格局?廣州提出的建設國際商貿中心城市,還需要補哪些短板? 巨頭扎堆進駐,會否導致無序發展? 分析:商業已經走過“盲目期”,資本合縱連橫將成趨勢 2011后亞運元年,毫無疑問將成為近20年來商業發展最受關注的年份。大量涌進羊城的“新面孔”就令老廣們眼花繚亂: 在廣州北部,白云萬達廣場和5號停機坪首期項目開業,撐起一個以白云新城為中心的城北新商圈;在中心區,萬菱匯、太古匯扎根布局,義無反顧“擠”進競爭白熱化的天河商圈;在廣州南部,隨著新火車站、亞運城相繼落成,不僅國際巨鱷沃爾瑪攜手本土商界精英搶先圈地進駐,一直在舊城區內蓬勃生長的專業批發市場也積極布點。 不僅如此,大量令人眼前一亮的新品牌也進駐羊城:TASTE、H&MOLE超市、迪士尼全球首家專賣區……其中既有大幅擴充門店的國際一線奢侈品牌,也有國際快時尚領軍品牌。同時,本土兩大龍頭商家也表現不凡,廣百、廣州友誼分別在珠江新城商圈布局落子。據官方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僅外資、港資等新來商戶就為廣州增加了近100萬平方米的商業面積,吸引了包括大型城市綜合體、大型購物中心、小型主題百貨、高端超市在內的近40個商業項目。 然而,新一輪商業“井噴”式發展會否讓廣州商業陷入無序發展? 對此,廣東省流通業商會多位受訪專家認為,這一輪的廣州商業發展不會重蹈盲目發展的道路。從近期開業的多個項目就可以看出:城市綜合體、大型購物中心、小型主題百貨、高端超市等項目的陸續及即將開業,已經顯示出了它們的市場定位很清晰,也能夠比較精確地摸準區域的市場細分需求。可以說,無論外來還是本地商業資本,在經過近10多年的摸索與重新崛起之后,廣州的商業已經走過了“盲目”發展期。 “誰也無法一枝獨秀,只有在資本的合縱連橫之下,市場才能夠理得更順,有序之下才有商業繁榮。”廣東省流通業商會黃華軍認為。 中外商家同城競技,變局在何處? 分析:單一業態格局將終結,多元化業態催生市場細分 亞運效應引發商業項目迅猛發展,珠江新城、白云新城、番禺南站等新生商圈已初具雛形,2011年廣州的商業版圖將更加清晰。新增的商圈會否與天河、北京路、上下九、環市東這些傳統的商圈形成互動互補的倍增效應,還是會在激烈競爭中此消彼長? 對此,多位受訪的廣州商業人士均表示,“就天河商圈而言,它是不可復制的廣州窗口商圈,其多年形成的IT、金融、商務總部效應和密集社區環境,是其他商圈無法取代的。” 那么,進入后亞運時代,在廣州著力打造國際商貿中心的戰略思路下,中外商業資本同臺競技將把廣州商業格局帶向何處? 廣東省流通業商會副秘書長黃華軍認為,做精、做專、做透的戰略,曾主宰零售業很長一段時間。但隨著消費升級帶來市場細分,消費結構發生變化,這一情況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轉變,單一業態的生存方式正在逐步被摒棄。2011年,多業態、多元化開始越來越多的影響到廣州零售企業的拓展。 從廣百股份去年底在珠江新城高德置地廣場開業的“GBF 風尚廣百”,到近期獨立打造的廣百購物中心、廣百超市、廣百電器;到廣州友誼推出主題百貨,OUTLETS購物公園”;再到華潤萬家染指區域購物中心、高端超市、便利店、酒窖、咖啡、健與美零售等10多個零售業態;另外包括沃爾瑪、家樂福、TESCO、麥德龍在內的外資巨頭都紛紛從大賣場業態向購物中心、便利店、電器專賣店等業態延伸,發展勢頭將由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市場轉移。 “經過這幾年發展,消費者需求越來越個性化,應該說未來幾年華南地區更具有細分業態的市場土壤,從“大而全”逐漸過渡到細分市場是零售業發展趨勢。”黃華軍認為,在這種趨勢下,商家的產品線會逐步拉長,市場細分越來越明顯,形成產品服務朝著專業方向邁進。“這種趨勢也是國際商貿中心與購物天堂必備的服務品質與能力。” 沖刺國際商貿中心,還需補哪些課? 分析:人才、資本、服務配套一個都不能少 要真正推動形成廣州商業未來十年黃金發展期,必須有與“市場力量”相匹配的“政府之手”。有著“千年商都”之稱的廣州,也及時意識到了這一點。亞運會剛結束,廣州市就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現代商貿流通業推進國際商貿中心城市建設的意見》,并提出將著力構建國際商貿中心城市,構建“四線三圈,兩軸一帶”現代國際大都市商業格局。 然而,就現狀而言,構建國際商貿中心城市的諸多要素是否已經具備?沖刺國際商貿中心城市的后勁是否夠足? 廣州商業繁榮之勢背后仍存隱憂。廣東商學院流通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先慶指出,“廣州商業雖然借亞運之機明顯加快發展,但目前的發展模式,還是深深打上了粵商急功近利、投機性強、追求短期目標的烙印,在廣州,電子商務發展緩慢、資本并購案少之又少、連鎖經營始終走不出去,種種表象已充分展現出粵商的局限性。”他呼吁本地商家減少短期行為:“只有回歸商業自身的發展,才能奠定長期發展的基石。” “好的采購人員、店長、基層管理人才等依然是行業爭奪最激烈的人才。”楚睿商業咨詢CEO黃文杰則指出,零售行業人員流動過于頻繁,所以造成了技術知識的流失和人力資源管理上的高額成本。他認為,隨著零售商開辟高端超市或主題百貨等多種新業態進駐,以及拓展網絡零售,這些人才顯然很難從內部培養,從外引進是最好的方式和途徑。 “廣州商業市場繁榮的同時,也需要配套服務和市政建設跟上,除此之外,還要盡可能地推動商業資本結構更多元化。”黃華軍則呼吁,廣州應該在推動商業發展過程中吸收更多元的外資,才能顯示出廣州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和國際商貿中心城市的眼光和胸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