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商學院顧國建教授主持下,上海連鎖經研究所完成了《2007年上海市大型商業發展研究報告》,研究報告揭示2007年上海市大型商業發展趨緩。在大型商業各業態上呈現出以下的趨勢;
>>>更多盤點、專訪、專稿請點擊“回首07暢想08”年終專題
一、五大大型商業業態(形態)增速減緩
1、大型綜合超市(大賣場)增速同比降低近40%
2007年上海市新開業大賣場門店14家,停業門店1家,大賣場門店總數為145家,同比增長9.8%。而2006年上海市新開業大賣場門店20家,停業門店2家,大賣場門店總數為132家,同比增長15.15%。2007年與2006年增幅相比下降了近40%。
|
已開店 |
內環線 |
環線間 |
外環線 |
華聯吉買盛 |
18 |
6 |
9 |
3 |
易初蓮花 |
20 |
3 |
9 |
8 |
世紀聯華 |
21 |
3 |
9 |
9 |
樂購 |
17 |
3 |
5 |
9 |
農工商 |
13 |
0 |
4 |
9 |
家樂福 |
12 |
4 |
6 |
2 |
好又多 |
9 |
1 |
6 |
2 |
大潤發 |
9 |
0 |
4 |
5 |
歐尚 |
4 |
0 |
2 |
2 |
麥德龍 |
4 |
1 |
3 |
0 |
沃爾瑪 |
3 |
1 |
1 |
1 |
物美 |
2 |
2 |
0 |
0 |
易買得 |
8 |
2 |
3 |
3 |
樂客多 |
0 |
0 |
0 |
0 |
文峰 |
1 |
0 |
1 |
0 |
時代 |
1 |
0 |
1 |
0 |
百佳 |
1 |
0 |
1 |
0 |
世紀華聯 |
1 |
0 |
0 |
1 |
金葉超市 |
1 |
0 |
0 |
1 |
總計 |
145 |
26 |
64 |
55 |
2、家電連鎖店發展增速減半
上海市國美電器有55家 上海市永樂電器有66家,其中包括3c數碼11家。 上海市蘇寧電器有43家 其他電器2家(曲陽家電城、百思買) 2007年上海市新開業家電賣場門店24家,其中包括3c數碼11家,停業門店3家,家電大賣場門店總數為166家,同比增長17.7%。而2006年上海市新開業家電賣場門店41家,其中包括3c數碼10家,停業門店10家,家電賣場門店總數為141家,同比增長30.55%。2007年與2006年增幅相比下降了43%。
3、建材家居連鎖店發展原地踏步
上海市具有一定市場知名度和經營規模的超市形態和市場招商形態的建材家居連鎖店,現有好美家13家,九百家居7家,百安居10家,好飾家4家,紅星美凱龍3家,月星家居3家,建配龍1家,喜盈門1家。
以上述企業發展統計,2007年上海市新開業建材家居賣場門店1 家,共有42家建材家居賣場,同比增長2.4%。而2006年上海市新開建材家居賣場3家。停業2家,建材家居賣場門店總數41家。同比增長2.5%。2007年與2006年增幅相比增長率為零。
4、百貨店發展發力不足
2007年上海市新開業百貨店6家,停業百貨店5家,百貨店總數為97家,同比增長僅為1%。而2006年上海市新開業百貨店8家,停業百貨店4家,百貨店總數為96家,同比增長4.3%。2007年與2006年增幅相比下降了近37%。
5、購物中心增速減緩
2007年上海市新開業購物中心4家,購物中心總數為45家,同比增長8.88%。而2006年上海市新開業購物中心6家,購物中心總數為41家,增長14.63%。2007年與2006年增幅相比下降了近39%。
二、五大大型商業業態(形態)發展減緩的原因分析 上海的商業歷來引領全國之先,尤其是在過去的12年中國現代商業發展最為快速的時期。現在出現發展減緩的趨勢也是屬于正常的現象,因為一般而言,發展最快的往往會最先進入成熟期而慢了下來。但進一步的分析會發現一些值得深思的地方。
1、2007年全國的超市增長在21%,上海超市包括大型綜合超市的增長都低于原來的水平。大型綜合超市發展速度的減緩除了消費者對其熱情有所減退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競爭的惡性化,上海連鎖經營研究所運用GIS商業地理信息技術測算出,在145家大型綜合超市中在1公里范圍內至少有一家競爭門店的店數達到69家,其中最多的競爭店數達到了4家。在3公里(上海市曾將3公里可開設一家大型綜合超市的標準)范圍內至少有一家競爭門店的店數達到133家,其中最多的競爭店數達到了16家,如此的惡性競爭是世界僅有的,城市商業管理規劃的缺失是造成大型綜合超市惡性競爭的根本原因。另一個原因就是商業物業租金上升太快,使得大型綜合超市的盈利模式受阻。也就說,城市商業規劃管理的水平和房價的高速增長會造成城市商業投資環境的惡化。
2、2007年全國專業專賣連鎖店增長為28%,而作為專業連鎖店其中的上海家電連鎖店只實現了14.45%的增長是由其原因的,主要是國美購并永樂之后需要在網點開發和發展速度上進行調整,另外,蘇寧也正好利用國美與永樂合并的調整來進行自己的調整。但2007年上海家電連鎖店發展出現了三個值得關注的動態,第一,在新開的店中3c數碼店幾乎占了一半,顯示出家電連鎖店在適應市場變化和引領新的消費潮流上較其他業態為先為快;第二,在整體大型商業發展速度趨緩的前提下,家電連鎖店在發展速度和發展規模上遠遠超過了大型綜合超市,對大型綜合超市形成了強力的競爭壓力;第三,從資本上講在家電連鎖行業上海的企業已經全部退出這一中國增長最快的連鎖業態,這一現象值得深思。能夠進行資本市場的運作這是家電連鎖企業發展的真諦,現在作為一民營資本為主導的家電連鎖企業開始進入上海的核心商業地區,國營大商業企業集團也開始放下架子與其和進行戰略合作,說明民營的商業資本已經具備了與大國營商業資本正面競爭甚至超越的實力,由此可以反思上海國營商業集團過去發展的思路以及在體制與機制方面的改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了!
3、建材家居連鎖店的踏步式發展本身顯示地說明了上海房地產市場一定程度上的降溫,但好美家與百安居一年里不開新店也說明這一業態在經過高速增長后也需要進行一段時間的調整。但有趣的是市場招商式的建材家居連鎖店發展勢頭非常不錯,他們不但沒有被直營連鎖的建材家居店打死,而且正在籌劃更大規模的發展計劃。建材家居的品牌商反映在市場招商式的建材家居連鎖店里他們的品牌能夠張揚個性,消費者則反映更多的價格討論增強了購物的體驗。可見連鎖經營的方式的多元化在中國是會有更多的創新的,市場招商式的連鎖經營方式將主導中國未來該類中國特有的商業形態的發展。
4、2007年中國百貨業實現了18%的增長,由此中國的百貨業進入了黃金增長的新起點,但上海百貨店只實現了1%的增長是非常低的。其中雖然有上海現代百貨店發展得早,百貨店需要進行的調整(開關率分別達到6%和5%),市場相對飽和的原因外,另外兩個原因是:第一,上海最主要的百貨商店集中在一個商業集團里,從競爭機制上扼殺了個性化、多樣化百貨商店的獨立發展的可能性;第二,國營商業體制和機制的問題,使得在百貨業這一直接面對中高端顧客的經營管理者缺乏市場的敏感度和內在發展動力。2007年中國頂級的百貨店已不是南京路上恒隆廣場、中興泰福了,而是北京的新光天地和金融街,幾乎每天在上海去北京的飛機上都有許多上海人和全國的經商者去北京觀光最新的百貨店,上海商業未來發展目標之一就是將上海建成遠東的“購物天堂”,面對今天上海在現代百貨店和生鮮超市上的落后我們是否要奮起直追呢!
5、購物中心一定是上海乃至中國商業發展的主要的大型商業形態,上海購物中心的發展要改變思路了,郊區化的發展不是唯一的選擇,今后應該和上海的軌道交通相配合發展樞紐性軌交站的購物中心,這樣會更經濟,更方便沒有自駕車的大多數市民的出行購物同時也降低出行成本節約能源。
6、五大主要的商業業態(形態)發展減緩也預示著上海商業正面臨轉型與突破的下一個新的發展周期的到來。可以預見,在大型商業發展前景上看,軌道交通接點的大型購物中心將成為亮點,而在小型商業上結合電子商務的發展社區商業將開始啟動升級版。
|